晴時多雲

《社論》溫水府院的台灣困境

昨天上午,中國轟六戰機再度沿海峽中線以西,由南向北飛行。我國軍全程掌握動態,並實施升空警戒與監控,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中國海空軍力,近來頻頻進出第一島鏈,戰略擠壓周邊國家。尤其是,繞行台灣,來者不善。中國國防部之「習慣就好」,擺明軍力示威已然朝常態化發展,政府與國人絕不可坐視「危機常態化」。

中國耀武揚威的另一軸線,是亞太戰略環境改變,台灣國家安全環境因此獲得動態平衡,但小英政府仍不免外困於北京的外交圍堵、兩岸停擺,內困於改革進步、一例一休的社會紛擾。於是,中國海空軍力對美國為主的圍堵連線雖然形式大於實質,卻予人震懾小英政府足足有餘之感。而小英對「滅香」謠言震怒,對中國武嚇卻善意不變,恐應強化三軍統帥威儀,對於民心士氣方為正面示範。不無憂慮的是,兩岸綜合國力差距拉遠,再加上武嚇陰影更加具體,台灣內部幽暗角落的失敗主義,很容易因為政客煽動、網路造謠而滋生蔓延,搞到完全執政完全被動的不利局面。

中國耀武揚威的另一軸線,是亞太戰略環境改變,台灣國家安全環境因此獲得動態平衡,但小英政府仍不免外困於北京的外交圍堵、兩岸停擺,內困於改革進步、一例一休的社會紛擾。(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中國耀武揚威的另一軸線,是亞太戰略環境改變,台灣國家安全環境因此獲得動態平衡,但小英政府仍不免外困於北京的外交圍堵、兩岸停擺,內困於改革進步、一例一休的社會紛擾。(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小英執政一年多來,政欠通人欠和,許多人矛頭指向內閣,內閣改組呼聲不斷。而英全體制,目前似乎依舊肝膽相照。老實說,過去一年政績不彰,內閣要負多大責任?至少小英偏好老藍男、老文青,重大決策猶豫不決,民粹反彈便曖昧轉彎,也是物議紛紛的肇因。如今,有識之士憂心忡忡,只能寄望內閣改組。但此時此刻,猜測可能人選,未必能夠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大家須先客觀釐清,目前的內外局面為何,才能「因事求人」,找到對的人來做對的事。

就外部而言,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人事鬥爭藉打貪展開,連接班梯隊也遭整肅,可見習近平正在鋪陳定於一尊的棋盤。隨著此一棋盤的內部擺譜,大家同時看到的是北京對外軟的變硬、硬得更硬,目的無非是烘托習近平的強人形象,為打破江胡以來的任期制慣例鋪路。對香港,藉宣誓問題前後取消六名立法會議員資格,習近平展示了全面管治香港的以力服人。對台灣,民進黨完全執政,國民黨完全在野,總結北京的對台政策完全失敗。於是,習近平改弦更張,兩岸硬、外交硬、軍事硬、經貿硬、統戰硬,對台灣以蠻力來轉移失敗,成為十九大拉開序幕的前奏。依此脈絡,十九大塵埃落定,北京對台姿態也不會放軟,小英政府切莫有錯誤的期待。

就內部而言,年金改革,付出改革的額外代價,餘波盪漾也感染了現職公教人員;一例一休,勞資政府三輸,對國計民生弊大於利,至今解鈴尚無解鈴人;接下來的司法改革,也是惡水行舟,暗潮洶湧;再加上,提振產業經濟,缺乏有效動能,財稅改革反而製造投資障礙,在政府的經濟數據成長下,所得低迷、消費乏力、少子化、老齡化,成為台灣的日常。最堪憂者,外交、兩岸,沿襲馬政府被動挨打的舊路;國防,馬政府強推募兵制失敗,至今未見其利先受其害,而傾中退將言行難免磨損軍心戰力。可以說,台灣的總體現狀,已從以往單線進行的藍綠對立、統獨想像,演變到多線進行的既得利益、公平正義、發展分配、敵我選擇的拉扯,駕馭政府也因此變得更需要複雜謀略。

如此國家內外處境,需要一個胸懷總目標、有領導能力、有決策魄力、能夠調和社會矛盾,而且對外在威脅有抵抗定力、能夠召喚國人團結禦侮的領導者。恰恰,從蔡總統、陳副總統到林院長都偏向「溫水型」,不冷不熱,缺乏擇善固執氣概,連帶拖累了立院優勢,也為二○一八投下一道陰影。隨著內憂外患益加深重,內閣改組可能逐漸進入政治議程,只不過,必得切中台灣當前的症狀,重組一個與「溫水總統府」互補的內閣,才可望擺脫內外困境,以有感政績消弭失敗主義。最周到的劇本,甚至還要考慮到,一旦極端事態出現,還要有相應的應變能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