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嚴重政商掛鉤必須查辦到底

力霸集團爆發重大掏空案,不僅衝擊台灣金融市場,也引發政治、社會效應。檢調人員調查發現,力霸集團弊案乃是預謀性犯罪,力霸集團擁有銀行(中華商銀)、票券(力華票券)、產險(友聯產險)、一般產業(嘉食化)等、再加上百家虛設的子公司,財務運作複雜,而力霸王家長期以來,即一步一步挪走中華商銀、友聯產險、亞太固網公司資金,掏空手法相當精密,而王家卻在中國、美國多處置產投資,因此研判不法所得可能早已挪往國外。

探討力霸集團弊案的根源,不論是向銀行超貸,或是子公司之交叉持股、關係人交易等,大都發生在政黨輪替前,可說沈痾已久,只是恰逢一九九八年本土型金融風暴後,政府大舉對艱困企業紓困,乃能苟延殘喘,卻因王家的惡劣行徑始終沒有收歛,最終仍引爆出來。換言之,力霸弊案的發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民黨執政時實應負起最大責任,如今在野黨不思自省,反而企圖藉此展開政治鬥爭,打擊對手,既欠缺正當性的訴求,更令人匪夷所思。

其實,檢討力霸集團弊案固然有多層面向,例如公司治理、金融監督控管等,然則力霸案所暴露出來的嚴重政商掛鉤現象,顯然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吾人指控力霸案涉及政商掛鉤,並非無的放矢,從二個現象予以深入觀察,便可窺得蛛絲馬跡。其一,在力霸及嘉食化總計二百九十億元債務中,泛官股行庫對力霸集團的貸款超過一百五十億元,亦即兩家公司的銀行借款,逾半是向兆豐金、台銀、合庫、開發工銀、一銀、華銀、彰銀等行庫借來的。這些放款雖然大都是舊的債權,亦即民國八十七年前所借貸,但那時力霸集團形象已普遍遭到質疑,社會風評不佳,為何官股銀行的主事者毫無風險控管觀念,仍然願意核貸大筆借款,實在啟人疑竇。檢調此次偵辦弊端,此一部分顯然也應列入重點追查,以求釐清事實真相與責任歸屬。

其次,亞太固網前身東森寬頻電信籌資之際,堂堂立法院竟淪為「股條批發中心」,而認股者更可向中華商銀貸款,換言之,這明顯是一樁典型的買空賣空勾當,竟然流行於國會之中,不僅立法院尊嚴掃地,更令人質疑此事可能涉及赤裸裸的利益分贓,因此檢調亦應摒除壓力查辦到底。而亞太固網資本額達六百五十六億元之鉅,開張營運至今,股票竟然未公開發行,致使證交所、櫃買中心無法查核監督,尤其在股東結構中,泛力霸集團投資七十億元,公股事業投資逾一百二十億元,但王家卻在三十三席董事中佔二十二席,並囊括所有監察人席次,而公股卻僅拿下七席董事。而在六年多的營運之中,公股董事對王家將亞太固網當成私人金庫之作法,是被王家的手法所欺騙而未能察覺,抑或根本就是縱容包庇?是疏忽或共犯?有關單位都應給國人一個交代。

力霸集團弊案掏空的資金近千億元,是一樁極為惡質的犯罪事件,主事者數十年來汲汲營營地經營政商關係,金權相濡以沫,甚至形成一種共生結構,以致諸多不可思議的現象,竟延續至今。其中包括,王家以少數持股,透過交叉持股、遍設子公司而得以控制整個集團;透過政商關係向公股銀行大量借貸與籌資入股;透過複雜的關係人交易掏空公司資產;將銀行、票券、產險與固網公司等當成私人金庫,以超貸、附條件之放款、承包關係企業工程、股票質押等手法,創造出一件令人嘆為觀止的經濟犯罪。

總之,力霸事件爆發,或有諸多原因,然則威權時代殘餘的不當政商關係,尤其令人詬病。因此,事件的引爆,固為不幸,然而政府若能查辦到底,使相關嫌犯受到法律制裁,更進一步掃除舊時代的政商關係殘餘,落實轉型正義,彰顯多元、自由競爭的理念,建構起民主政治與自由市場之大環境,則不失為亡羊補牢之計,足以化危機為轉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