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國發會執迷不悟

評「前瞻」推估作業的矛盾、誤導、膨風

◎ 張溫波

行政院硬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原訂八年特別預算支持政府名目投資總額八八二五億元,經立法院臨時會決議腰斬,改為四年四二○○億元,其中隱含亂無章法的推估作業。

第一、主計總處表示,四年可使名目GDP增量五○六五億元,實質GDP增量四七○五億元;每年經濟成長率(實質GDP增加率)增加一個百分點,與原八年預期效益相同。國發會更指出,四年帶動公、民營企業投資可達成原八年預期目標。從這些總體數據可發現自相矛盾、誤導及過度膨風的一場騙局,何以向全民「頭家」交代!

第二、原八年政府名目投資增量八八二五億元,帶動民間投資一兆七七七七億元,創造名目GDP增量逾兆及實質GDP增量九七五九億元,出現政府及民間名目投資增量合計遠超過名目GDP增量的矛盾與膨風現象。其次,通膨率等於二.四七%,不免啟人疑竇政府發行特別公債,旨在創造通膨,民心必然不安。再者,腰斬後總體數據的矛盾如出一轍,而通膨率更高達七.六五%,民心豈不更為惶恐不安!政府名目投資增量腰斬前後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都維持○.一個百分點,自欺欺人的心態可見一斑。

第三、國發會指出,前瞻增加就業的估計,依然抱守工程人力費用以估計直接就業增量的方式,不含經常門支出及工程完成後的就業增量,顯然不符經濟邏輯。工程建設期間使用各類建材數量相當龐大,透過產業關聯效果,引導相關工業增產,必然增僱工人。工程完成並啟用,發揮預期效益,增加就業更應含在其中。具體言之,產業關聯效果創造直接及間接的就業增量,才是總體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

第四、前瞻含有繁多的舊案及其附隨小型建設計畫,缺乏國家級重要大案。該等建設案原為中央及地方政府年度預算支應的項目,行政院竟然發行特別公債預算挹注,令人費解。因此,全體政府基礎建設投資總額增加相當有限,何來前瞻「紅利」,終必債留子孫。

(作者曾任台灣大學教授,經建會退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