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防堵中國半導體步步進逼!

中國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與技術的動作加大,清大前校長暨台灣集邦科技董事長劉炯朗日前出任中國首個集成電路(即積體電路)人才培訓中心、「芯華集成電路人才培訓中心」校長。劉炯朗強調,將聯合台灣專業IC人才培訓機構,為中國在十年內培訓出逾萬名IC人才。此舉展現了中國扶植半導體產業強烈意圖,對全球科技產業、尤其台灣的威脅也愈來愈大。

中國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與技術的動作加大,清大前校長暨台灣集邦科技董事長劉炯朗日前出任中國首個集成電路(即積體電路)人才培訓中心、「芯華集成電路人才培訓中心」校長。(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中國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與技術的動作加大,清大前校長暨台灣集邦科技董事長劉炯朗日前出任中國首個集成電路(即積體電路)人才培訓中心、「芯華集成電路人才培訓中心」校長。(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中國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此一進展固然可觀,但深入探討可知,其國力之強大係建立在龐大人口紅利與低毛利、低技術、高耗能的產業之上,高端產業仍處於萌芽階段,經濟體質虛弱。而後起的新興國家,特別是東協與南亞諸國正以同樣的發展優勢急起直追,令中國備感前後夾擊的威脅。因此扶植產業的轉型與創新,成為中國確保經濟成長的重要政策;而半導體為科技之母,中國為科技產品最大生產國,每年使用的半導體產品逾二千億美元,卻多數依賴進口,因此促進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成為中國「十三五」計畫的政策重點,擬以龐大的政府資金支援企業對外購併、大量興建晶圓廠、高薪挖角人才、購買技術等,其狂熱情緒有如一九五八年到六○年代毛澤東企圖以土法煉鋼超英趕美的大躍進。如今,中國再度啟動現代版的半導體大躍進,若再不節制盲動躁進的手段,勢必陷全球半導體產業於殺戮的紅海,對全世界、台灣甚至中國本身,都將是一場大災難。

中國半導體的大躍進,首先是對全球半導體重要企業大肆購併,已引起歐盟美國等國的戒心,展開防堵。其中,德國在其工業機器人製造大廠庫卡被中國家電廠收購後,開始緊縮外資購併法規,未來德國政府無須經過國會同意,即可針對此類購併案進行調查,將可有效阻止關鍵技術外流。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也在歐洲峰會上建議歐盟設置體制防堵中資購併關鍵產業。而德國、法國、義大利更致信歐盟執委,敦促歐盟授予各成員國法律基礎,讓歐盟各國政府能行使否決權,以阻擋中資對歐洲敏感高科技產業的收購。最近日本東芝記憶體的標售,即充分體現歐美日聯手防堵中資的氛圍與默契。

事實上,中國半導體出獵的對象,更落在台灣。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重鎮,從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均居重要位置。其中,晶圓代工與封裝測試市佔率為全球第一,IC設計為全球第二。去年半導體產值高達二兆三千多億元,撐起台灣經濟的半邊天。近來台灣景氣回升,受益於製造業與出口之強勁成長,其中半導體更是居功厥偉。如此優質表現,自然成為意圖在半導體產業大躍進的中國覬覦的獵物。前年底負有中國購併半導體任務的紫光集團獅子大開口,想要一舉收購矽品、力成、南茂各二十五%股權,即是最好的例證。而半導體產業中一些優秀的技術與經理人才之所以甘於投向中國,替中國開疆闢土,重要原因也在於台灣近年陷入停滯,產業環境惡化,不但薪資無法成長,股票分紅制度亦在稅制的束縛下,不再具有吸引人才的誘因。反觀剛起步的中國半導體產業,在這些人眼中似乎具有無窮的發展空間,若中國再以高薪厚利誘之,彼等出走中國,似乎成為無奈卻必然的結果。

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而中國發展半導體的強烈企圖,亦令人印象深刻;雙方實力消長呈現零和的競爭關係,台灣絕不能幼稚地認為幫助中國半導體茁壯就是幫助自己。幸而,半導體是高端科技,並非土豪式砸錢就可以搞起來,因此,今天中國半導體能夠成為歐美日等先進國家與台灣的強大威脅,其實是這些國家過去輕忽中國購併所造成的惡果。但歐美日已經徹底醒悟,開始對中資購併築起堅固的圍牆,而台灣的人才、技術流失到中國最多,執政者如何有效防範中資的進逼,應是發展經濟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