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超額比序領導教學

◎ 張惠博

背負著全體國人萬分期待,於二○一四年開始實施的十二年國教,咸認為可減少學子的壓力,可是,由於入學方式未見妥善,顧此失彼的超額比序計分問題,弄得學生、家長心浮氣躁,怨聲四起,學校、教育行政機關亦疲於應付。因大眾仍習於以學科成績做為升學的考量與依據,驟然實施新制,學生、家長皆難以適應;換言之,哪些學生該進哪一所學校,確實是很困惑的問題。

以全國十五區中的某一區,總積分八十二分,列舉其比序項目及最高分數如後:(一)志願序,為鼓勵學生將心目中的志願填在前面,填寫愈前面之志願,得分愈高,最高分數十分。(二)扶助弱勢,最高分數一分。(三)均衡學習,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三領域,前五學期平均及格或達丙等者各得三分,最高分數共九分。(四)適性輔導,為落實學校適性輔導工作,並實際幫助學生適性升學與生涯發展教育,報名科、群與「家長意見」、「導師意見」及「輔導教師意見」相符者,各得三分,最高分數共九分。(五)多元學習表現,包括:一、品德表現十二分;二、服務學習八分;三、體適能十分;四、競賽成績十分。值得注意與肯定的,本項總分雖為四十分,但上限任取二十六分,即為本項滿分,即學生可不必樣樣追求滿分。(六)國中教育會考表現,精熟五分,五科共二十五分,寫作測驗最高分兩分,合計二十七分。根據前述項目中,與學科學習直接有關的,計有均衡學習九分,國中教育會考表現二十七分,多元表現二十六分,則可視為國中的通識教育。

綜上,因比序項目過多,且不同項目相對分數之間的權重,又缺乏客觀的基準,如此過度倚賴量化,忽視質性的數據,恐難以顯現學生的特質,極可能偏離了選才的意義。建議教育部召開相關入學方式會議,切實檢討,多聽取國高中職在職教師的意見,這些教師因直接參與學生的學習和升學,最清楚制度的優缺點。以往有「考試領導教學」之嘆,現在則一切以「超額比序」為憑,可是,它能否真確反映教育的價值與人才培育,仍是大家最關心的議題。

(作者為彰化師範大學前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