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以創意為台灣創造經貿空間

◎ 顏慧欣

台灣與巴拉圭簽署了經濟合作協定,雖然台巴間貿易與投資金額僅數千萬美元、規模很小,但這個協定的意義卻遠大於帳面上的數字。

巴拉圭為由巴西、阿根廷等五國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南方共同市場」有共同對外關稅,因而規定成員國原則上不得單獨簽署自貿協定(FTA)。在此背景下,台巴經濟合作協定這次的突破點,在於「南方共同市場」有給予巴拉圭針對部分產品不需遵守共同對外關稅的空間,進而成為台巴雙邊降稅的範圍。協定中尚有許多產業合作機制,替我業者創造進軍「南方共同市場」這個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的機會。

台巴經濟合作協定這種有別於傳統FTA的創意做法,過去案例不多,或許會有WTO成員提出質疑。但在台灣國際空間受到嚴重壓縮的今日,以創意替台灣開拓道路的價值,才應是我國優先考量的目標。

台灣面對的政治障礙,意謂研究日、韓等國FTA經驗固然重要,但要仿效其做法的實際幫助有限。反而是不拘泥於教科書案例、不自我設限於遵循國際主流FTA模式,改以創意走出自己的道路,更為重要。換個比喻,當全世界棒球都追求長打之際,台灣要練習的,反而是從擦邊球打出安打的功力!台巴經濟合作協定是值得肯定的一舉,期待政府能持續秉持這樣的創新與創意,繼續為台灣創造經貿空間。

然而,追求擦邊球式的安打,並不意謂要放棄全壘打的機會。特別是加入如「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這種高標準協定有其重要性,因為其中許多規定反映出先進民主國家近年來的法規革新方向,我國可藉此加速推動與國際高標接軌,改善國內投資與產業環境。過去政府確實以推動加入TPP為重要工作,不過在川普政府退出TPP後,台灣經貿政策瞬間似乎跟著失去方向與動能,國內法規落差檢視與體制調整也暫停。惟不但川普政府重要官員表示美國會以TPP為基礎,與個別國家簽署雙邊協定,日本、紐西蘭等國也全力推動「沒有美國的TPP」(TPP減一)。日前行政院林全院長表示台灣有加入TPP的意願,日本政府也給予正面回應。這是好的開始,更期待政府各層級的行動能跟上院長腳步,而不是口頭喊話而已。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