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天麟專欄> 論「積極定位,自信開放」

一年前的此刻,民進黨內激起了一場路線之爭,部分人士對陳總統二○○六年元旦文告的「積極管理」頗有微詞,後來新潮流提出了「積極定位,自信開放」的新論述。一年過去了,「積極管理」政策被束之高閣,不見蹤影。十二月北、高市長選後,行政院即一連串開放晶圓零點一八微米製程、擬允許人民幣兌換等鬆綁措施,顯然新潮流的「自信開放」握有政策決定之制高點。

「自信開放」的論點是︰「只要台灣人有自信,何必畏懼與中國人周旋」,「民調亦顯示台灣人的自我認同仍然穩定增加,所以有自信的台灣人應該勇敢面對中國,以『海洋國家』開闊的胸襟,迎接中國的挑戰」。(可參考郭長豐先生一月十一日自由廣場「自信台灣,勇敢迎戰中國」一文)

過去「積極定位、自信開放」的新潮流論述,對於「積極定位」一直欠缺明確的詮釋,郭文「以海洋國家開闊的胸襟迎接中國的挑戰」一段,可以說補足了其不足。筆者百分之百贊同將台灣定位為太平洋的「海洋國家」,海洋國家一般均有如海洋般開闊的胸襟,換言之,定位為「海洋國家」的台灣,胸襟應要寬闊,投資行為應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國(包括美、日、加),貿易也不要侷限於一國,最好能做合理之分配,真正做到「四海為家」的境地。相信這也應是「積極定位、自信開放」精義所在。

一九八○年代,台灣尚能算是太平洋國家之明珠,貿易對象擴及全世界,海外投資也都能分散於菲、泰、越、馬、印、美、日等各國,南進亦有一些成就,經濟成長率即冠於東亞,台灣經驗成為各國羨慕的焦點。但進入一九九○年之後,情勢有了大改變,中國熱橫掃了台灣。到了二○○○年,我國的海外投資到中國的佔了三十三點九三%,已屬偏高,到了二○○五年再飆高到七十一點○五%,幾已將「海外投資」與「投資中國」畫上等號,「鎖進中國」之勢至為明顯。

為此,二○○六年元旦阿扁總統不得不提出「積極管理」新方向。但行政單位卻陽奉陰違,致去年對中國投資金額及比率均再創新高。海外貿易的情況亦同,一九九九年我國出口中國佔總出口之比為二十三點七%,到了二○○五年快速增加到三十七點九六%,二○○六年繼續飆高至三十九點八%,鎖進大陸國家之趨勢更進一步確立,完全偏離做為海洋國家的應有定位。就在此時,行政院又一連串對中國經貿採取了積極鬆綁措施,這也是本土學者難以釋懷的主要原因。

對中國之投資占所有海外投資的八成,投資金額占GDP之比,竟是美、日的五、六十倍,這樣還不夠自信嗎?本土人士之所以會反對政府對中國的一再開放,是因為當前的海外投資,八十%鎖進了中國,顯已超越了「自信不自信」的問題。事實是,我們已過於自信了。但自信應非盲目的,它應是具有理性的行為,現在我們需要的是,「積極定位為海洋國家」、「自信開放走向世界」,而不是「積極定位為中國經濟之一環」、「自信鎖進中國成為甕中鱉」。請不要暫時能「與虎共寢」而洋洋得意,老虎不是不吃你,牠只在等待噬食的時候而已。(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