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徵召比初選還難?

◎ 李建宏

民進黨選對會拋出二○一八年選舉中,要在全台共計十一個選區裡,擬採取多元開放的方式,直接跳過初選機制,徵召包括身分符合三十五歲以下的青年參選。

隨著二○一四、二○一六兩場重要選戰中,民進黨寫下創黨以來執政最多縣市的紀錄,加上首次「全面執政」榮景,愈來愈多青年願意選擇加入這個政黨,希望透過親身參與的機會,實踐、改變年輕人眼中仍舊存在台灣社會的不公不義。

但是,選對會的此一「妙招」,直接壓縮到前述「十一個選區」中,許多長期戮力服務選民的基層政治工作者。這些廣義上的「助理們」,未必能符合其實嚴苛的「三十五歲」以下青年限制,當然,他們也不盡然害怕參與初選;只是,當此一徵召機制確立,就硬生生在各個選區中,少了一個寶貴的提名席次,他們當然擔憂。

以台中市「中西區」選區為例,市議員應選席次為三席,無論再怎麼大膽操作,至多也只會提名兩個席次;若是其中一席為「徵召青年」席次,換言之,其他包括現任議員欲競選連任,仍然必須和其他黨內有志參選者進行廝殺,爭取最後一個席次的提名。這樣的殘忍,也難怪引發基層反彈,遲遲無法達成共識。

照道理,任何有志參政的三十五歲以下青年,看到這樣得天獨厚的保護機制,應當樂觀其成、拍手叫好;但環顧現實中的政治殘酷,任何一個透過這樣方式遴選出的候選人,先天上已將所有黨內地方政治勢力得罪光。這些先進、前輩在最後無法登上舞台、黯然失色之際,誰會相信那依舊會是一股同黨一心、無私奉獻的安定力量?

擴大青年參與政治,是一條絕對必須走的正確道路,黨內高層當有更好的智慧,去找到栽培青年的最佳方法。或許,如何拉近一般青年與「政二代」的差距?以及是否用此標準,挹注資源讓年輕人投入「艱困選區」?將會更令人期待。(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碩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