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溼地搞柴油 唬爛

■ 邱志郁

關心環保的友人寄來一篇中國時報的報導,宣稱生產生質柴油的替代能源,是時勢所趨,更說台北縣環保局希望利用溼地生產生質柴油。新聞虎虎生風,卻也唬爛成篇。

回收使用過的食用油,是能夠煉製成為生質柴油,基於環保和資源利用的觀點,當然值得鼓勵。但是台灣是否適宜大規模種植油料作物,需要審慎評估。

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在農機具的操作上,或是化學肥料的製造過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農地中所能生產的生質能量,根本上還不敷所投入的成本。無論種植油料作物煉製柴油,或是利用糧食釀造酒精當作替代能源,不僅無助於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反而間接助長溫室效應。

另一項過去被忽略的項目,是農業操作所造成農耕地土壤有機物的枯竭作用。耕犁翻鬆土壤,會促進微生物消耗原本蘊藏在土壤中的有機物,釋放二氧化碳。

也就是說,整個農業生產過程,實際上是加速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還不足認定憑藉種植作物能解決溫室效應的危機。

至於要在溼地種植向日葵、大豆等不耐水淹的作物,真是要考倒天下的農藝技師。若報導屬實,不知要花費多少公帑進行此等荒唐的實驗,更不知要糟蹋多少可貴的自然環境。

(作者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