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高鐵時代的空間改造

■ 陳麗瑛

國人期待高鐵帶領台灣空間革命,政府需研擬新的土地整體開發特許或獎勵辦法,才有可能。

目前新市鎮開發的兩個主要用地取得方案為:區段徵收及市地重劃。由於地主眾多,產權過於細分,使得發放後之土地常呈現條塊分割,形狀不整,根本不可能營造出有「天空線」的城市美景。

因此,除了目前已有之容積放寬獎勵措施外,如何訂定:發展權移轉(TDR)辦法;車站特定區建築景觀設計審查辦法(類似信義計畫區);舊市區站區周圍的都市更新獎勵及免稅辦法等,以鼓勵地主配合重建市容。政府給予營建商或開發商高額低利貸款,甚至參股、補貼等,均可評估其政策可行性。

國際上知名的城市美學,以主要街道的建築獨特設計融合於如高樓天空線的有紐約第五大道、巴黎香榭大道、芝加哥之鉛筆、橡皮擦及鋼筆造型的高樓並列等。他們的城市建築反映了他們在那個階段經濟或文化發展的特色,流傳百世。

至於鄉村景色的營造,台灣自己就有蘭陽平原上六種蘭陽厝造型之農舍改建推廣成功案例。

台灣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的產業特色、國際級企業崛起,若與城市意象相連結的話,推想高鐵桃園站旁看到長榮航空、華航或明碁、廣達等世界級企業意象的造型(如開蓋豎立之筆記型電腦大樓);火車駛經竹、苗沿線,沿途原本醜陋的景觀改造為城市以玻璃、晶圓產業意象,鄉村以原住民及客家特色為主的文化或族群融合建築景觀;往烏日站的台中、彰化沿線,遠遠的大甲鎮地平線上,看到捷安特腳踏車的雙摩天輪(代表輪子)加抽象跑車架造型的遊樂區兼腳踏車產業聚落區;台南站周圍或途中有代表統一、奇美集團的食品、紡織梭、液晶板造型建築特色;彰雲嘉南平原上有日式庭園、台式住家或農舍。

台灣目前城鄉空間景觀醜陋,除民間覺醒意識不夠外,政府鼓勵民間積極參與的政策法規及行動力不足更是主因。研擬適用於商業區、工業區(以企業為主)和住宅區、農業區(以一般民眾為主)的社區整體更新的獎勵措施是當務之急。

住宅或農舍造型樣本之評選,採由下而上的村、里居民電腦票選和專家評選並行之競圖機制,執行推動過程將附帶凝聚居民共同體意識。在地方政府缺錢的鄉鎮,國際化成功的企業以公益捐款方式,補貼中低所得家庭的重建零貸款利率,以回饋自己成長的村里或街道,均應立法或以行政命令訂定之。

總之,高鐵時代的來臨,提供給各縣市城鄉容貌改造,吸引國際遊客的最佳機會,它會是一個長達二、三十年的動態規劃及參與過程,建築技術先進及文化創新力強、政府官員及居民素質高、且社區參與民主機制佳的地方,將是最後勝出者。

執行期間凡無能力負擔重建期房租者,可由政府於運輸便利的公用地上蓋「組合屋」,以極低租金或免費方式借住。不在地主之立法強制參與等少數或弱勢障礙的排除,以便整體改造能合理進行,均是相關法規或辦法應預為研訂之處。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