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這樣的部隊 令人擔憂

◎ 黃惟冰

近期兩則軍中人事新聞,一,前飛彈指揮部少將指揮官謝嘉康因涉嫌與「遭中共吸收的民人接觸」,被要求交保並調任空軍司令部委員,靜待後續調查。二,國防部首度證實「軍官荒」嚴重,特別在少尉階級,編制人數為八七七一人,但實際服役人員僅四七六二人,編現比僅五十四%(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70511/37646651/)。有鑑於此,讓人不禁想問,軍隊向心力如此薄弱,真的能保家衛國嗎?

從資源的分配來看,國防事務可分成三大類,第一,人員維持,用於確保兵力足夠,以及具備最起碼的士氣與忠誠。第二,作業維持,用於支持部隊日常庶務,演訓操練,以及裝備保養。第三,軍事投資,用於武器、零件與彈藥的採購。

上述三者,人員維持雖佔國防預算的比例最大,但也最容易受到忽視。在軍事投資上,買了什麼戰機、軍艦或飛彈,從預算編列到實際採購,從立法院攻防到是否被當「凱子」,乃至於有無弊案,皆動見觀瞻。至於作業維持,最「吸睛」的莫過於演習時的「脫靶」,就算完全沒有軍事專業,普通人也看得出飛彈有無擊中目標,只要一發沒中,就足以成為大眾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

但講到人員維持,能見度相對偏低,畢竟軍營密不透風,誰知道裡面到底有多少人,更別提「應該」要有多少人。此外,人心難測不易察覺,多少共諜在被發現前看似盡忠職守,怎知竟會賣台投共。

總結而言,人員維持實為一切戰力的最根本基礎,但受到的關注與監督不僅最少,還是不成比例的少。大家會惋惜一枚飛彈誤射,好比是把鈔票丟到水裡,也會質疑購買的軍事裝備是否堪用,卻很少人在乎,負責操作這些武器的軍人是否足夠、是否忠誠、是否待遇良好。國共內戰殷鑑不遠,當年國民黨部隊在數量與裝備都佔有優勢的情況下,為何還會兵敗如山倒?內部共諜叢生、離心離德,絕對是關鍵因素。如今,兩岸軍事實力相差懸殊,台灣真正唯一可恃者,只剩軍民保家衛國的決心。但,看看我們的部隊,教人怎麼安心?(作者從事公共服務業,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