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生蠔.鯉魚.大閘蟹

要滿足口腹之欲?還是要永續生態?

◎ 郭金泉、李武忠

生蠔,是老饕心目中的美食,被譽為海中牛奶。但據外電報導,外來種生蠔大量入侵丹麥海岸,由於沒有天敵,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也把原生種生蠔擠兌死了,官方束手無策。

不只生蠔,美國的鯉魚牛蛙、德國和英國的大閘蟹、蘇格蘭的小龍蝦等生物,也因沒有天敵而成災。美國政府有鑑於鯉魚嚴重威脅到當地生態平衡,決定斥資一八○億美元,計畫用二十五年時間建造堤壩攔住亞洲鯉魚。外來種入侵已在許多國家造成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值得台灣重視。

目前在台灣最需要探討的外來種生物,應屬大閘蟹(中華絨螯蟹),被從中國大陸引進,由於屬雜食性,適應能力超強,穴居習性會導致堤岸的破壞與排水系統的阻塞,尤其大閘蟹會攜帶東方肺吸蟲,進而感染哺乳類動物。美國農業部已將大閘蟹列為害蟲,全力消滅;聯合國自然保育聯盟(IUCN)更將其列為有害的外來入侵生物,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告指出,光在德國,大閘蟹造成的損失已高達八千萬歐元。我國保育團體一再提醒政府,開放大量引進大閘蟹養殖,不僅會影響到台灣原有毛蟹族群,也很可能為台灣生態帶來浩劫,卻無法喚起政府相關部門重視並採取積極作為,也未明令禁止,成為一顆生態未爆彈。

主管機關林務局保育科對此外來種不作為,漁業署(種苗須政府核准進口,養殖也需要領有登記證)對於國內養殖大閘蟹,則採取既不鼓勵也不禁止的消極態度,放任地方政府大力鼓勵養殖大閘蟹。但一場蘇迪勒風災,造成苗栗縣、新北市烏來區養殖池破損,大閘蟹逃逸到溪流,是否造成河川生態影響,沒人做後續追蹤。而漁業署無法防患於未然,讓大閘蟹在台灣落地生根後,才編列預算委託學者進行大閘蟹養殖集中區之流域生態系調查(點)及研究大閘蟹防治移除技術,緩不濟急!

大閘蟹究竟是可以推廣的美食?(在歐洲也開始有人嘗試捕食大閘蟹)還是破壞生態的外來物種?台灣漁政機關在做出明確界定之前,應參考國外案例,先暫停相關養殖活動並儘速做成決定才是!

(作者分別為台灣國立海洋大學教授、農經學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