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守貞防家暴?

■ 張慧如 陳竹儀

目前立法院所審的「生育保健法」中,有一點不容忽視的,就是一些委員所提出的第七條之二:國高中每學年至少四小時「守貞到結婚」的性教育課程,並教導青少年學生「等待到結婚才有性行為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礎」等觀念。

這些委員為了推動「守貞到結婚」的性教育課程,曾在二○○五年十一月邀請了所謂的「美國專家」來台參與「貞潔教育與生命尊嚴研討會」,為這項法案背書。這些專家對於禁慾之後所建築的夢幻美好暢所欲言,但他們所不敢說的事實是,這項僅教導禁慾不教避孕的性教育政策,早在美國本土飽受批評。

根據英國愛滋雜誌Positive Nation 二○○四年二月的報導,在布希政府推廣下簽署「禁慾誓言」的年輕人,在一年內已有六十%毀約,其餘仍維持誓言的年輕人之中,一半承認有口交,但這些年輕人不認為口交是毀約行為。除了實際效果不彰之外,布希政府的禁慾課程內容宗教成分過重,甚至教導「自慰、觸摸生殖器就會懷孕」的錯誤訊息,更顯其荒謬之處。

相較於美國「不是禁慾便是濫交」這種對性如此單一的想像,瑞典的性教育則顯得多元且務實得多。瑞典的性教育由該國性教育協會推動,他們的性教育課程肯定「性」所帶來的親密與愉悅,認為性或性取向不單純只是性行為、也不是生殖問題,而是「愉悅」與「身分認同」,更是在尋找自我認同時重要的探索。要充分感受性的愉悅經驗,必須有高自尊、對自己的身體、愉悅的感覺有足夠的瞭解,而這也是婦女團體一直以來所努力推動的。

經由婦女團體的長期努力,使得台灣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是一個對於女性較為友善的社會,當婦女團體還在努力建構一個更為友善的生育與性別環境時,政府卻在性教育與生育政策上打算走回頭路,並複製美國的失敗,卻聽不到瑞典真實多元的成功經驗。台灣是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不像美國有基督教的背景,一個國家政策的擬定,不應只遂行少數宗教人士所高歌的夢想,而忽略了台灣女性真實的經驗及需求。

(作者皆為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