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大學容不下藝廊?

◎ 何承恩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成了文化政策領域中的新寵兒。不過,與其說重視的是文化,不如說重視的是產業;在創造利潤的大旗下,能賺多少錢,成了最主要目的,文化本身,反而被打入冷宮。

從台灣的文化政策發展過程來看,文化政策愈來愈受到重視,不過,文化政策卻也淪為利益下折衝的附屬品,並擁有必須創造經濟利益的重責大任。充斥著「拚經濟」的資本意志,雖然是不得不承認的生存壓力,但朝積極文化立國的方向,乃是國家確定之走向。

近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師生們發起守護「國北教大南海藝廊」連署運動,南海藝廊做為藝術空間已十三年,對於當代藝術、社區營造、文化耕耘等跨領域,都有卓越的貢獻,諸如種種,早已是台北寶貴的無形資產。

如今,校內的行政單位,缺乏評估報告的根據,卻粗暴地以一紙命令即欲強制回收,絲毫不在乎藝廊發展的歷史脈絡,將無數學生、藝術家的心血棄如敝屣。當老師、學生被迫發起保存連署,這代表著校方對於文化資產的保存,不僅不了解、不重視,其心態之可議,稱之為災難亦不為過。

一個空間的型塑,有價值的空間,在於背後的集體記憶。南海藝廊的保存連署發起不過短短數日,已有一千多人加入連署。國北教應重新檢討此案的程序正義,並召開校內的公共會議,進行討論;唯有在校內凝聚共識後,再進行南海藝廊空間的處置,這樣才是校園自治的精神所在。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