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轉型正義廢考監 刻不容緩

◎ 鄭泰安

近日來監察院違背權力分立原則,對行政院「黨產條例」聲請釋憲,遭痛批逾越職權、紊亂體制。無獨有偶,考試院也通過罔顧世代正義的「放水版」年金改革方案,立刻被指出會造成退撫基金提早三年破產,某試委還批「蔡政府年改讓毛澤東甘拜下風」,遭學者嚴批「發言失當,實不足取,其專業知識素養更有待加強」。廢考監的呼聲於是再起!

監院多年來常被批評功能不彰、侵及行政機關職權、「該辦的事情不辦,反而在處理一些沒有根據的八卦傳聞」,說它是另一個國會,監委卻是非民選的公務員。在二○○○年修憲改由總統提名、立院同意後,酬庸意味更濃。而現今台灣選拔公務員的制度,即是從科舉制間接演變而來。今天監察院對轉型正義做出反撲,正顯示轉型正義必須全力以赴完成廢考監,而修憲/制憲是第一步。廢了考監兩院,可將相關業務併入其他三院,省下的人力/經費可轉移到目前亟須的其他部門(譬如環保、衛福)。

回顧二十世紀初期,在中國五千年封建文化的影響之下,孫文於「五權憲法」中仿效中國古代的御史制度(御史台、都察院)及考試制度(科舉),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外,另增監察、考試兩權。孫文去世後,國民政府成立了考監兩院,並將五權制載入一九四七年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這部憲法連同考監兩院在蔣介石退據台灣後的戒嚴期間繼續實施,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後迄今,未曾經由真正民主程序重新加以全面檢討,現在應當納入轉型正義的首要任務之一!

中國封建文化對台灣社會文化的影響仍然根深柢固,而考監兩院的存在象徵著它的影響涵蓋了台灣的高層政治體制,也顯現當今台灣實施的「中華民國憲法」存在著反民主的封建意識。台灣的民主要繼續前進或後退,「解決台灣憲政制度的缺陷」刻不容緩,包含以三權制取代五權制與廢考監兩院。能否在可見的未來竟全功,考驗著台灣公民的集體智慧和決心!

(作者為精神醫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