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撿骨習俗 已無必要

◎ 陳啟濃

有讀者投書〈清明談喪禮〉,我也想談談另一個習俗:撿骨。

每年掃墓,內心總是很掙扎。因為母親過世超過二十一年,父親也過世快滿十七年,母親葬在故鄉名間山頂上,父親則在山下的田中,都落土在八卦山台地。按台灣習俗,該是到了撿骨的時間。然而,我的想法是,家中平安、工作順利,表示先人都祝福著我們。而且父母親下葬後,又要打擾他們,將他們請出來,再入甕安葬,或安奉在靈骨塔。這是一般台灣人的做法,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土葬後總要再撿骨安葬一次。

台灣喪葬習俗已經很開放,大都火葬,樹葬也很普遍,回歸大自然。雖然父母當初都是土葬,但入土為安,也是回歸自然,也算是「塵歸塵」、「土歸土」,樂得其所,而且又在故鄉土地上。

我查了一下習俗,台灣人的撿骨風俗,其實是因早期先民渡海來台,總希望能衣錦還鄉,回到唐山的土地,哪怕親人過世,也要將骨灰安葬回故鄉,所以才會有撿骨的做法,安葬只是短期的做法,長遠還是要請回故土安奉。

所以,撿骨的習俗,反映出先民無法將台灣當故鄉的悲哀,是一種移民的意識作祟。顯示當初在清代,移民來台無法長久居住的政策,更可看出清政府無心治理台灣的心態。

我的祖先在康熙二十八年來到台灣,我是第十代。經歷過將近三百年,我身上應該有好多南投洪安雅族的血統。既然我們都居住在台灣,中國早已是他國,台灣是祖國、是故鄉,祖先的安葬,又何必想要安奉回中國?撿骨根本沒需要。就讓他們安息在台灣這塊土地吧!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一九六三 第一個掃墓假

◎ 林元撫

讀者投書〈清明為何塞成這樣?〉,提到「民族掃墓節」的起源。其實,中國人轉進台灣後的初期,只有國民小學校在四月四日放兒童節,並沒有放清明掃墓假這回事的!那時,台灣本土客家、泉州、漳州三大族裔掃墓的時間不一,客家族裔掃墓的時間最早,大約在過年後第二個星期天就有人開始掃墓了;而大部分客家族裔,則是在元宵節過後的第一、二個禮拜開始掃墓。泉州族裔在三月初三,漳州族裔則是在二月初二掃墓。

至於政府國定的民族掃墓節,則是一直到一九六三年我初中三年級那一年,才開始放的。考其原因,可能是當時到台灣的中國人,也開始有墓可掃了!但極權統治者根本不會想到,台灣人原有依傳統習俗掃墓的實際需求!

至於為什麼每到清明節交通會這麼塞,甚至比過年時還塞,根本原因就是各族裔把他們各自的掃墓時間,逐漸挪到政府國定的「民族掃墓節」吧!

(作者為工程顧問公司退休人員,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