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國文,有幾課台灣本國國文?

■楊青矗

教育部要將高中的文言文與白話文由目前的六十五比三十五%,改革為四十五比五十五%,引起二十九所大學的中文系二五七位教授,及上千名高中國文老師連署,反對降低文言文比例,教育部長杜正勝接見十一位連署代表談了三小時,他們仍堅持回復現在的六十五%。其中有一位老師抨擊這種改革簡直像「文化大革命」。

中國現今中學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比例是二十五比七十五%,台灣的文言文比中國多教四十%。中國教其本國文言文二十五%,台灣教非本國的外國文言文竟然多達六十五%。讀文言文的好處,在於能閱讀古書,及訓練寫作時文句簡潔有力,讀二十五%已足夠。而且文言文已是不用的文體,當然要減少,甚至要來一次台灣文化的「文化大革命」,不要說「簡直像」,必須「徹底像」,勿以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這種恐怖語句來抨擊,本來台灣的語文教育就要徹底來一次「大革命」。

台灣的學校老師及教授,有許多是平時不看書也不求上進的一群,尤其是中文系教授及中學教國文的老師,要將他們平時教文言文六十五%改為四十五%,他們還要學新的白話文,新文學的白話文,有的是現代小說及現代新詩,中文系的教授及中學國文老師,多數看不起白話新文學,也不懂,要他們去學這些,他們還要讀書,還要重新學習新文學,對不喜歡讀書又不喜歡接觸新文學的他們,最好不要改革,老子一年一年照舊的教,薪水照領,改革還要去學,不改最好。再說,中文系這些人五十多年來受中國國民黨殖民統治,中國奴化教育最深,而鮮有人知道反省,把文言文六十五%改為四十五%,他們認是去中國化,拔他們既得利益的根,所以要反對!

一九九六年起,教育部就宣布國小母語選修,二○○一年起規定必選,以台語來講,國小老師大多會說台語,但去師大人文中心或各地社區大學進修「台語讀書、寫作與教學」這類課的人不多,這門課學員多半是社會人士,可見一般老師懶惰不讀書,缺乏應付時代需要的進修心;除非逼不得已,否則他們不會自動去讀、去進修。我曾在某社區大學開這類課,附近有幾家國小的老師來報名就讀,人數有六、七十人之多,但卻約有半數左右的老師很少來上課,他們只想混一張升遷進修點數的修業證書。對這種老師學員,我都打出席率不夠,不發證書。由此可見多數老師缺乏自動進修與讀書的精神,以致母語教學要借重社會人士支援。國文老師也會有類似情形,要他們研究白話文的小說及現代新詩教白話文,必然會反對。

更需改革的是「國文」,有幾課是台灣本國的「國文」?歷史地理,要從台灣的歷史地理先認識起,以台灣歷史地理為主體,已形成全國的共識;同理「國文」,我們也要求由描寫台灣土地與人民生活的台灣文學先了解,再讀中國及世界的。而現在台灣作家作品,僅佔高中國文的六分之一,一冊只有二至三篇而已,又多數偏於收外省作家的作品。

鄭成功入台之後三百年間,外來詩人及本土詩人,描寫台灣的古典詩有六、七萬首,于右任來台之後說台灣古典詩作品及詩社之多甲中國,我編選台灣古典詩選的「台詩三百首」讀過六萬多首,現今中文系的教授及國文老師,不要說讀過台灣本土古典詩的人極少,知道台灣古典詩比全唐詩還要多的人更少之又少。選讀描寫台灣景觀民情、庶民生活及抵抗外來政權統治的詩篇,比讀唐詩更有價值。而中學國文從來沒有收過一篇描寫台灣本國的古典詩。我們要求教育部要徹底「文化大革命」,文言文要有台灣的古典詩,白話文一律收台灣作家的作品,讓「國文」符合是台灣本國的「國文」。而且教「國文」不能獨尊中國國民黨帶來的殖民語言 - 北京語,用台語及客語教更適合、更正統,對客家人用客華雙語教讀,對福佬人用台華雙語教讀,教育部應訓練中文系教授及國文老師有客華或台華雙語教讀古文、古典詩及白話文的能力。

要學生中文能力強,在於多教白話新文學,引導學生課外多讀新文學作品,不在於一週差二小時的教學時數及文言文比例的多寡,學生如不讀課外書籍,一週時數全部教文言文,中文撰寫能力也不可能強。英文系培養出來的作家多中文系數倍,原因在於英文系讀的多數是現代新文學作品,中文系讀的是文言作品,很少接觸新文學。(作者楊青矗╱總統府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