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北桃利益共同體

◎ 陳韜

桃園機場捷運於三月二日正式通車,台北市柯文哲市長指出松山機場遷移的問題應該可以開始討論了,這一席話,也啟動北部地區機場整合的序幕。當台北到桃園機場只要花三十五分鐘的時候,松山機場遷移就成為一個可能實現的議題。

站在桃園市的立場,桃園機場的擴充並涵蓋原松山機場的運量,是一個雙贏的策略。就台北市而言,松山機場龐大的土地,可以讓市區有個重新發展與活化的機會,同時可以去除噪音與空難等潛在威脅,無疑是丟掉一個包袱,換取新生的契機。對於桃園市而言,原松山機場的客運量,可強化機場捷運的客運基礎與營運績效,並有機會繁榮捷運沿線的經濟發展。

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誰來推動相關發展」?過去數十年在大中央、小地方的環境下,一切發展由中央部會拍板,地方需求與相關整合要看中央部會首長的心情,有時中央與地方分屬不同執政黨,甚至發生中央藉機修理地方的情形。以市港合一為例,由地方政府主導機場或港口的發展,這個被全球主要城市遵循的管理模式,地方政府爭取許多年,一直沒有具體成果,直到這次民進黨全面執政,才有些微進展。

然而民進黨政府目前的發展,無法令人滿意,邁開的步伐太過保守。我認為根本解決之道應是重新建構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關係,例如中央只應負責監管,而地方負責經營管理,在這種模式下,與地區發展利益密切相關的地方首長,才能有效地向中央爭取補助與整合地方資源,並協調中央各部會配合地方需求,調整相關政策與法令,以繁榮地方。這也是桃園市港合一協會成立的主要政策背景。

也只有在市港合一的環境中,台北市與桃園市政府才能成為利益共同體,在具有強大民意的兩位地方首長領導下,積極有效地推動松山機場遷移、桃園機場整體發展與相關配套措施。如果依照往例,指望中央部會或是國發會協調處理,在沒有民意基礎且任期不定的行政官員主導下,這個議題恐怕會跟當初機場捷運發展的過程一樣,在各部會間流浪,期望看到機場遷移的願望,應該是遙遙無期了。

(作者為桃園市港合一協會聯合創辦人、開南大學物流與航運研究所前所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