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59萬戶強震風險與預警盲區

◎ 劉坤松

去年臺南地震剛屆周年,2月11日1時12分,元宵節凌晨臺南又發生一個相當於1/8顆原子彈威力,芮氏規模5.6的地震,震央位於台南近海,台南安平的震度達6級。民眾從睡夢中驚醒,陸續有些災情傳出。此次地震,提醒我們台灣南部發生更大地震災害的潛勢高居全台之冠。具體減災作為除了老舊建物耐震能力全面補強外,短時間可立竿見影的乃是地震防救教育的落實。

早在2015年底,科技部即提出警訊,未來30年南台灣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機率高達64%,全台面臨強震風險縣市屋年齡50年以上房子,包括台南1萬戶、高雄市54萬戶等總共約59萬多戶,未來30年面臨強震的風險。但地方政府面對強震警訊,幾乎沒有任何完善預防或都更計畫,人民財產安全毫無保障。

這些早期耐震設計規範地震力不足的老舊房舍,不少仍在居住使用中,且地處人口密集的精華地段。如發生強震,這些老舊房子有倒塌之虞,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民眾個人自主防災意識要提升外,地震防救教育的落實自顯得相當重要。

至於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方式,雖然有地震預警系統的設置,但有其使用的限制。越靠近震央,預警時間越短,且資料處理、通訊系統傳輸需要時間,所以接近震央地區接收到警報時,較具破壞性的S波可能已經到達,無法做出預警,這些缺乏應變時間的地區稱為預警盲區(blind zone),乃是地震預警的限制。

地震應變,不同時空背景下應有不同方式,尤其是強震預警盲區的地震防護應變方式。如何決定避難的地點及方式,簡而言之,就是時間與空間的考量。地震來時所引起震動的程度及方式,會隨地震發生後的時間變化而有不同的表現。因地震波的能量會隨距離而衰減,因此遠距離地震的地表上下振動常衰減到不易為人所察覺。相對的,如果你感受到很明顯的上下震動,代表著兩項含意:一是地震很大,另一項是地震很近。因為P波所引起的上下震動,尚未衰減掉,這時你所能反應的時間也就非常有限,往往在數秒後,由S波所引起更大的前後左右震動隨即到達。這時在二樓以上的人,可能沒有足夠時間逃至戶外,只能就地庇護。

那身處在1樓的住戶民眾該如何反應呢?鑒於老舊低矮房子缺乏耐震性能,因此建議採取戶外逃生。尤其是在第一類活動斷層30公里內的老舊低矮房子民眾,在一樓時建議選擇立即戶外逃生。但要注意騎樓,因為騎樓往往是建築物中最脆弱的部分。此外,還要顧慮招牌、花盆、玻璃掉落砸到的危險。至於中高樓的住戶,平時就應事先找好合適的庇護處所,以免地震時不知所措。

地震時很難找到可以保護自己而且絕對安全的地點,但是在相對安全的地點避難,必可大幅降低傷亡的機率。 (作者為高苑科技大學土木系暨防災研究中心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