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徐外科到財團法人醫院

◎ 江博暉

小學填家長職業欄,雖然家父是醫師,但父母卻常填自由業或服務業。而根據前經建會於二○○三年訂定包括各項服務業之產業範圍,WTO服務業分類參考文件(W/120)之分類,服務業計分為十二大類/一五五項次及財政部之「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均是將醫療列入服務業。既然老一輩醫師及政府早就認定醫療為服務業,為什麼新任衛福部長說「醫療是服務業」卻引起醫界公憤?

記得四、五十年前尚未有勞健保時,都是徐外科、郭綜合等以醫師為主導的醫院。優秀醫學生通常志在外科體系,一來受人尊敬有成就感,二來收入與付出成比例。曾幾何時,公勞保及健保的開辦,再加上財團法人醫院的興起,以醫師導向型的地區醫院紛紛倒閉,醫師不是在財團法人醫院受僱就是自行開業小診所。

財團追求利潤的精神下,專業不再是第一考量。取而代之是顧客滿意度。過去曾有醫院創辦企業家定義何謂急診,病人認為急就是急診。他創辦的醫院也曾要求開診前護理人員需列隊,像百貨公司開門營業時售貨員列隊致歡迎辭一樣。

之後,健保總額對醫療限制,面對新藥物及儀器的問世,節節高升的醫療需求,政治人物為了選票,不敢調漲健保費,藉由點值和匿名核刪把成本轉嫁給醫療從業人員,將醫療行為徹底變成服務勞動共產化。最後靠俗又大碗,贏得外國外派人員評為醫療CP值最高的國家。今日台灣醫療,在共產式壟斷的健保制度及財團法人醫院以顧客至上追求利潤的管理下,導致「醫療是服務業」這句話又挑起醫療人員心中的痛。

醫療應該是屬專業的服務業,不應是顧客至上的,因此不適用大多數服務業適用的消保法。也不應是以共產式的成本管理,轉嫁給醫療從業人員。醫療人員爭的是對專業的尊重及付出心力與勞力的回饋。

或許稱醫療是「專業的服務業」,可省得在字義上的爭議,而忽略了台灣醫療的問題所在。(作者為醫學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