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可惜了澎湖灣

◎ 孫清義

初二回娘家又到澎湖,看到處處農田被銀合歡淹沒,農村老農凋零,年輕人口往馬公市集中,一戶戶古厝無人居住,一棟一○三年起造的白色民宿至今未開張,處處廢耕的農地,反成為觀光產業的阻力,只靠花火節撐場面。不禁想起近幾年來,高雄市政府利用在地農業資源,舉辦之假日農夫旅遊,熙攘的人潮已使農業資源成為鄉村觀光產業的紅花。

而澎湖在六十年前曾種植花生二九八七公頃、高粱二○六九公頃、甘薯三一九二公頃,甚至冬季尚有四百餘公頃之蔬菜。惟當台灣農業栽培技術不斷提升,防風、雨、光的網室與灌溉設施亦不斷進步,甚至澎湖的颱風及雨量只有台灣西部三分之一,耕作面積卻只剩約三百公頃的花生與蔬菜,如何對得起先民為求生存,從海底撈石築牆擋風生產的精神。

農委會農糧署已自今年起推動友善及有機農業,澎湖無污染與不易鄰田污染之耕作環境,除了冬季在矮石牆邊種植一些蔬菜外,是否應嘗試利用目前閒置之水井,在四至九月以友善或有機方式栽種蔬菜,以擴大友善及有機農業生產面積,甚至逐漸擴大,以略補夏季台灣蔬菜之不足,使澎湖農業從夾縫中求生存,甚至成為當地觀光產業的助力,一直在腦海裡迴盪。惟縣府須有下列配套措施:

一、協助耕作者租得農地。澎湖縣農地之地主多已外移,且持分人特多,願耕作者不易租到土地,以致九十八年莫拉克颱風來襲後,僅寥寥幾戶申請,已成為推動農業各項措施的阻力。故須由縣議會制訂單行法規,授權公所代行出租,並將租金提存,以備地主領取,使耕作者有農地資料可申請農業各項補助。否則即便福利再好,耕作者仍無機會獲得補助,政策仍無法推動。

二、利用目前農地荒蕪,無人願耕作之機會,選擇低窪之處開挖農塘,以蓄積雨水,轉為灌溉之用。

三、利用離島發展基金,補助剷除田間銀合歡之費用,與蔬菜自離島運到台灣之運費,及補足農糧署補助金額不足三分之二的部分。

四、宣導現代務農自主性高,可自由發揮具成就感,又有各項補助與低利貸款風險低,且防風、雨、光與灌溉設施、省力小型農機已普及,務農已不再像過去那麼辛苦,且專業農民收益已較一般服務業高,以鼓勵青年務農。

(作者曾任農委會農糧署澎湖辦事處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