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慈悲要用對地方

◎ 張世賢

陳副總統近來接受媒體專訪時,讚揚小英在處理年改爭議上表現的慈悲心腸。吾人回顧她在華航空服員罷工等案的處理上,也不乏慈悲的一面,但結果卻帶來若干後遺症。政治上有時慈悲與軟弱(或膽小)只是一線之隔,治國應先講究合法、合理,最後才考慮是否合情(慈悲)。我們認為小英在這方面,還有必須注意拿捏的空間。

政黨再度輪替後,台灣人民一直飽受那些反對改革者無端橫衝直撞之苦。但台灣遭受老K惡搞超過一甲子後,絕大多數民眾都是支持大幅改革的,例如主張改革年金制度的就高達七、八十%。報載屏東有位七十五歲的退休士官長許枝田,和妻子種菜自給自足,儉樸度日,長期將三萬多元月退俸捐作公益;他說:「退休了夠用就好,國家資源應該多留一些,給正在打拚的年輕世代。」他支持政府的年金改革。

財政部國庫署也表示,去年有一位蕭姓老榮民捐出六百萬元給國庫。類此品格高尚的國民,平日默默行善,若非媒體發掘,無人知其義舉;對比李來希們和吳斯懷們在年改問題上一再為私利聲嘶力竭、不顧財政危機而聚眾搗亂的表現,真有天壤之別。更值得注意的是,吳斯懷們還大剌剌地遠到北京洗耳恭聽習近平貶抑老K的訓話呢!對這類膽敢吃裡扒外者慈悲,至今未做果斷處理,衍生的後遺症將更難收拾。

聲音大不一定合法合理,小英千萬要明辨是非,不能一體慈悲對待。許多憂國憂民之士從各種管道提供的建言,才應該慈悲對待。令人焦急的是,半年以來眼看著治國團隊頻頻出包,漸漸流失改革的能量,蔡政府對各方建言似皆無動於衷,再繼續下去將讓支持者由失望轉為憤怒,敬請小英明察三思。

(作者為退休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