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拚經濟 解決產業問題

◎ 徐正毅

彰化市台化工廠因空污的理由,而被迫關廠,造成紡織產業關聯產生了缺口。而在中壢泰豐輪胎火災後,我們只見到政府相關部門,一個喊關廠,一個喊罰款。台化工廠終於關廠了,彰化市的空氣仍舊未見好轉。而泰豐輪胎失火是一件不幸的事,但是不見政府那個單位給予慰問。

目前在台灣開工廠的,似乎少了政府的關心,多的是責難、阻撓和行政障礙。我有一位朋友在桃園要將傳統產業現代化,建立新工廠,這本是好事一樁,政府應樂於協助才是,而實際上只因一件公部門之事(無關環保)必須和地方政府協調,屢見多般阻撓和漠視,還好最後透過關係才解決問題,但新工廠的建造進度卻因而拖延。

蔡政府若要積極改善經濟,在於蔡政府上下要以正面的態度,解決產業的窒礙之處,主動協調,讓產業得以平順發展。蔡政府口口聲聲說要照顧勞工,但以負面的態度對待產業界,因此沒有人想開工廠,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勞工到那裡找工作呢?

目前的現象是產業外移或關廠,新南向政策並不是解決經濟發展的唯一方法,僵化的勞工休假法規更令產業失望,政府難道沒見到這些現象嗎?若政府還是一年比一年嚴重地,以負面態度對待產業界,試想,如何積極發展經濟?

(作者從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