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北社評論〉從無人機發展論台灣高科技產業願景

◎ 潘威佑

台灣航太工業的歷史發展中,無人機(或稱「無人飛行載具」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或「無人飛行系統」UAS,Unmanned Aircraft System)幾年來都處於近乎停滯的狀態。直到去年新政府上台,提出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對國防、土木建築工程、防救災工作、環保監測等相關領域的多元化,主軸方針在於增加高科技產品的運用與協助作業,從而減少人員耗損及提高核心任務完成度。民進黨在立法院所推動的「振興國防產業條例」草案,目的即在藉由國防產業的發展同時,可以推動航太產業無人機的研發,也更能具備多元性的發展和價值。

目前全球UAV市場的產值約一一五○億美元,亞太市場即估計有三一五億美元,極具發展潛力。台灣無人機的相關研發與生產單位,包括科技部、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技術處等。其推動與實施,多半以科專計畫方式,與產業界/學界互動交流,而這些計畫經常產生令人驚豔的成果。

但是有一個根本問題存在且難解。雖然台灣有自己的無人機科技研發在進行,可是國內相關機構並未大幅提升國產科技產品的使用率,在編列相關預算時,政府多以較高比例採購國外相關產品使用。這對於國內民間業者產品的認同,毫無正向的鼓勵與提升,同樣現象也存在於對其他高科技產品的採購。就產業發展而言,不論國內外,國內研發產品能否獲得肯定與動力,官方的應用多寡有絕對關係。針對國產科技產品長期難以提升,國家的採購政策應有所改變。

提升國內產業發展是目前政府重大政策之一,若增加國家單位使用國內生產之相關科技產品的比例,即是積極鼓勵國內廠商多做相關研發工作。政府各部門若能配合推行,即可讓口號式的「關心民間產業發展」落實,成為實際作為;對國家的產品認同,配合完整的規範,加上政府的專業監督,必能讓相關開發商、業界與政府部門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由技術合作方式開始,共同帶動產業技術升級,不僅讓人民更有感,進一步更能提升台灣國產科技產品製造的競爭力。(作者為台灣北社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