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想起26年前德國見聞

◎ 廖國字

二○一七年開年以來,報章、雜誌、電視或網路媒體「一例一休」吵得沸沸揚揚,民眾收入減少、物價上漲的新聞滿坑滿谷,讓筆者想起在民國七十九、八十年,德國統一關鍵前後年,赴德國受訓、參訪往事。

筆者當年服務於半官方機構,有幸奉派到統一前的西德執掌標準制定、安規、輻射測試機構VDE受訓。隔年德國統一,再前往該機構拜訪,談合作事宜。

令我驚訝的是,以當時西德一位專科畢業生,工作一年,薪水是工作了十五年的筆者一倍。且工作滿一年後,有十四天休假;且當時工會正爭取將工時從每週卅七.五小時降至卅五小時。筆者納悶的問測試實驗室一位工程師,他說西德人根本不願太早和東德統一,是因總理柯爾想在歷史留名。既然國家領導人如此熱中推動,「那就讓東德人多做一些事!」我好奇的是:一週卅五小時,意味一個禮拜工作五天,每天只工作七小時,但薪水不減,國家卻一樣強盛。

這是廿六年前的事。

德國人工作專注,產品或服務附加價值高,休假日捨得消費,促進經濟繁榮,成為良性循環。相較之下,台灣企業彷彿多以降低成本(Cost Down)為考量,事事3M—More better, More cheaper, More faster,導致多年來,受薪者普遍工時長、薪水仍低,薪資福利好不起來。

小英政府的美意,希望全國勞資雙方宜立(資方樹立照顧努力員工的典範)、宜修(員工術德兼修的貢獻己力),則相信勞動新制不會是三輸局面,反而是步向三贏的康莊大道。

該是台灣各行各業脫胎換骨的時候了!

(作者為國際驗證稽核業務,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