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德國老闆不怕一例一休

◎ 劉威良

德國二○一六年的經濟正向成長,有如度過黃金期一般,專業職工被強烈需要,國家稅收比往年高許多,失業者人數降低。德國一週工時限制四十小時,從二○○四年實施至今,再加上一年每個人都有平均三十天的年休假和一年十三天的國定假,德國經濟卻自二○○九年以來,每年都蒸蒸日上,老闆現今的問題是,找不到足夠的專業人員工作,沒有人說要出走。德國企業一般在每年六月發休假金,並在十二月發耶誕年終金,員工一年大多可拿十三個月薪水。這會不會也是台灣今後大多數勞工的展望,大家實在沒有必要現在就唱衰一例一休。

德國人的休閒時間,常常就是去運動、看戲劇、聽音樂會、看電影、享受三個星期以上的度假。而一般休閒時間,也有很多是讀自己喜歡的書,和家人玩益智遊戲,學童大多不用花太多時間唸書補習。家人相處時間比較多,非民生用品的價格雖貴,但商店也大多在星期日及國定假日放假,在德國消費時間比台灣限制多,存錢機會也就多。休閒多,花錢大多是擴大內需。另外,大家覺得難民收了上百萬,用國家稅收養他們,德國收支一定會出現赤字。事實上,一百萬難民的消費就在德國,政府給難民零用錢,就像發消費券一樣,擴大內需,建築業大興土木蓋房舍,民生用品與電子產業都會增長消費。被承認的難民允許工作後,也填補了勞力市場上不被喜愛的粗重工作。

台灣老闆看員工沒有拚命工作,減少工時但薪水要發一樣多,心情不好,大力埋怨,可以想像。但台灣老闆應該想想如何有效經營,才是最需要檢討的。為何德國老闆可以,台灣老闆就非得要靠血汗勞工不可?台灣企業此時也是產業升級、提升工作效率、改善體質的良機。

台灣過慣了方便便宜的生活,在一例一休後,可能會看到假日部份行業不營業,民眾在假日可以被服務的機會減少一些,但這也代表大家多出許多時間可以休閒消費。一例一休上路,代表台灣慢慢要脫離血汗勞工的時代,勞工可以多一些休閒,或是假日賺更多加班費,是社會進步的象徵。

(作者著有《借鏡德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