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金馬獎 亞洲電影平台

◎ 陳禹瑄

金馬獎如果以台灣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脈絡,我們應該要辦的是亞洲以及太平洋西岸國家的影展。

台灣雖然在影視產業方面現在一蹶不振,但是要辦一個這樣的活動,台灣絕對有登高一呼的能力,現在我們不是正在新南向嗎?泰國、印尼以及越南都有很成熟的影視產業,而且出過非常多的電影,印度寶萊塢更是全球有名的電影工業,但是台灣從過去戒嚴時代只有香港電影,到現在變成大中國的電影,台灣整個影視產業變成莫名其妙的和大中國嚴重連結。一九九○年代台灣紅極一時的動漫電影,後來在芝加哥影展得獎的「魔法阿嬤」,當時被以「怪力亂神」的原因排擠,但事後有許多相關人士以及知情的歷史作家、學者都批評,那是因為魔法阿嬤所呈現的是一種台灣本土文化,但是那不符合評審的「大中國情懷」。

台灣在二十世紀末進入國際化,東南亞國協的人士開始大批移民台灣,扣除一九七○年代移民台灣的越南人,整體越南、印尼、菲律賓及泰國(包含會潮州語的泰國華人),在政府保守估計和合法登錄的人數,超過四十五萬人,而且台灣人從史前時代一直到今天,就是一個移民而且多元的島嶼,從原住民、閩粵移民到今天的東南亞新移民,我們應該要體認,越南文化、印尼文化、菲律賓文化和泰國文化,都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今天既然歌仔戲、天穿節都是台灣本土文化、那奧黛(越南服裝)、椰漿飯(印尼)、泰拳等,這些都應該視為台灣本土文化。台灣至少把自己打造成亞洲的電影品評以及競爭的平台,那也就顯得理所當然。

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說,越南語極有可能變成台灣第五種通行語言,我竟然看到許多網路評論是:越南語這種落後低等的語言,竟然也會變成台灣的語言。這個態度跟許多老一輩講求本土,但仍然腦袋以及潛意識很大中國的人一樣,犯下如此奇怪的謬誤。除了教育之外,我懇請拜託,把我們的電影產業,把金馬獎從華語電影變成亞洲電影的競爭平台,脫離大中華變成台灣主體,不會讓我們受限,反而是擁抱世界以及海洋的開始。

(作者為中研院研究助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