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增設女廁 比性別友善更急

◎ 張裕焯

本月廿一日,台北市教育局為促進校園性別平等觀念,在民生國中設計全台國中校園第一座性別友善廁所。性別友善廁所又稱性別中立廁所、無性別廁所,是讓廁所回歸功能取向,不以生理性別區隔。簡言之,便是:男女不分廁,男生女生公用同一間廁所。這個做法究竟對不對,其實並不是件容易釐清的事。

回顧台灣社會脈絡,針對男女廁所相關議題的討論,其實一直都存在。一九九六年台大城鄉所曾發起女廁運動,以搶攻男廁、尿尿比賽、拒絕付費、彈性調撥等行動,凸顯女性因如廁空間不足所造成的困擾,而不足點在於:相較於男性,如廁所需的時間較長,空間較大,惟公共空間的設計上並未如此考量。惟該次運動未強調性別友善廁所的主張。

再者,跨性別者多有性別友善廁所的主張,為的是如此的空間規劃下能避免跨性別者於如廁時所造成的尷尬。另外有相當多的學者,尤其抱持女性主義價值者,以為性別友善廁所有助於消弭性別偏見,是性別教育裡相當積極的論述實踐。

然而,反對這種規劃的聲音同時存在著,男女共廁所造成的尷尬、隱私遭受侵犯的不悅感;以及女性可能遭受偷拍等各種形式侵犯的安全疑慮等,都是反對者的理由。且不論這個做法算不算是個進步作為,它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挑戰社會對於「男女有別」這一類意識形態的底線,也因為意見的分歧,性別友善廁所的做法,迄今仍停留在試辦階段,並以高等教育單位為主要的示範點,設立在國中校園算是首創,新奇的理由一來在於設立於中等教育場域中,其次為透過地方政府主導的政策設立。

且不論既已存在的性別意識適不適當,女性如廁空間的不足的確是困擾已久的問題,要在空間上獲得處理的方式,除了公用以外,尚有更為根本的處理方式,即是:增設女廁。摒除任何一種社會教育的企圖,增設女廁應為比較「中性」的作法,中性意謂較少爭議,同時也避免落入因無力增設女廁改善女性如廁空間需求的推諉之詞:一段以性別平等包裝無能為力的華麗詞藻。 (作者為國會助理,桃園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