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惠和
為了填補中國觀光客缺口,鼓勵國內旅遊,交通部觀光局長周永暉昨天於行政院向媒體解釋擴大國內旅遊措施,匡列總額三億元,補助業者開拓新型態國內旅遊。此外,也會協助業者做適度轉型,昨天公告相關要點、補助,即日起可申請。
真不知道這是哪一個天才想出來的主意?有親綠電台的主持人批評,專門接待中團的這些業者多數是挺藍的業者,而堅持只做國內或其他歐美日韓等國家旅遊的業者多數是挺綠的業者,如今政府卻反過頭來補助這些專門接待中團的業者,這樣對嗎?
而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說,推出這項計畫目的是要把餅做大,不是要把非中客業者拉來競爭。也請非中客業者放心,政府會把餅做大,過幾天會推出針對非中客業者的方案。獅子會也有很多企業家把國外旅遊改為國內旅遊,民間跟政府一起刺激國內旅遊。那不禁要質疑就差個幾天,新政府難道不能等非中客業者的方案也出爐再一併宣布嗎?而且既然投入三億台幣就可產生十四.四億的經濟效益,周邊的旅宿、餐廳有三千多家可受惠,那為什麼不多投入一些金額?
(作者為退休公務人員)
◎ 魏世昌
台灣觀光旅遊業不振甚至衰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不僅止於外來客源減少,更重要的是國人留在台灣旅遊的意願不高,以及比年輕人富裕、最敢花錢也最有購買力的銀髮族,對國內休閒旅遊消費的動機不足。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國人出國旅遊熱潮,從二○一○年起連六年持續大幅成長,屢創新高;此外,桃園機場公司最近指出,近五年六十歲以上國人出國人數大幅成長六成九。換句話說,隨著國人海外旅遊興盛,出國人數大幅增加,怎麼可能不直接排擠(或者說分食)國人在地旅遊與消費呢?
台灣觀光產業在長期發展上需要努力和加強的地方,或者說因應之道,乃是應該取經台灣人最愛去的國家之一日本。善用天然獨厚的觀光資源,尤其台灣富有美麗的山岳,與環繞的壯闊海岸,倘若能走向定點式深度的人文景觀、歷史文化為訴求的行程,當可將台灣打造成一個旅遊大國。同時輔以協助餐廳、住宿或旅遊業者研發新產品,刺激消費者的消費動機,繼而使國人、特別是潛力十足的樂齡人口漸漸回流,也吸引更多的國外觀光客。反之,政府不該再拿納稅人的錢補貼業者,或者限制國旅卡一半經費,用在觀光產業消費上,因為這些舉措實際上對觀光業幫助不大,經費亦杯水車薪、緩不濟急。
產業轉型困難重重,但不得不為,政府沒有理由迴避。如果不能經過市場的試煉與汰換,觀光業何以改善、升級,迎來新一波的生機呢?(作者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