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維拉麥特」奇蹟

■何國華

二○○五年普立茲獎年度得獎名單,於四月五日公布,來自波特蘭的非主流報紙「維拉麥特周報」(Willamette Week),擊退紐約時報等競爭對手,榮獲調查報導獎。這家發行量九萬份,創刊三十年的免費報一戰成名,受到全球注目。

得獎記者尼格爾賈奎斯(Nigel Jaquiss),之前是華爾街石油貿易商,追蹤披露前奧勒岡州長高德史密特(Neil Goldschmidt)一九七○年擔任市長時,與一名十四歲少女的不倫之戀,受到以標舉「揭發不公、腐敗,維護公共利益」的普立茲獎評審委員的一致肯定。

「維拉麥特周報」這份毫不起眼的美國地方小報,採取「報網合一」模式,九萬份實體發行量,藉由虛擬網路滲透率及網路分版概念,創造了超過九萬份報紙的影響力,也為廣告主提供了最佳綜效服務。

根據阿姆斯特丹大學二○○四年第四季統計結果,目前全球廿九個國家都有免費報,每日發行總量達到一五○○萬份,每日閱讀人口為三五○○萬人,即使主流媒體也逐漸跨入此一領域。

以華盛頓郵報為例,郵報在二○○三年八月四日發行「快報」(Express),這是一份小報形式(tabloid form)的免費報,廿~廿四頁版面配置,鎖定十八~卅四歲年齡層,閱讀時間為十五~廿四分鐘以內,每周一到周五清晨定期發行,路線圍繞地鐵站、大學城及交通要道,每期發行量十二萬五千份。

部分國家的免費報,則為配合假日廣告增量需求,會發行「重量級」版本,以英國地鐵報周五版面為例,發行頁數就多達六十四頁,內容包括一周電視指南、電影介紹、歌劇演出等。

統計歐洲十二國三九種免費報,二○○四年閱報人口達到三九○萬人,如此實力,不論在法國、義大利都曾引燃不小的報業戰火。俄國莫斯科也在二○○四年十月發行了第一張地鐵報。

亞洲最早的免費報於二○○○年在新加坡成立,發行量最大的免費報市場則在韓國,根據Asia Media 二○○四年七月報告指出,韓國六家免費報發行量總計逾二○○萬份,二○○四年統計也顯示,韓國傳統主流報紙發行量則是下滑二十五%。

對比各國免費報發展,台灣從一九八八年的世新大學「破報」,與自立晚報二○○○年的「台北捷運報」等免費報的蹣跚起步,受限印量發行、編採人力與經濟規模,這幾年來各類型的免費報相繼創刊,一路坎坷,氣候難成,迄今仍難系統培養閱聽人的閱讀習慣。

可以說,台灣免費報市場仍處於待開發階段,現在就等待伯樂揮汗撒種,效法「維拉麥特周報」精神,耕耘一份有品質的另類媒體。

(作者為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常務執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