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出版社何必怕超商

◎ 張勳慶

台北市立圖書館在十月中開啟讀者可透過超商借書此一服務,立即在出版界和學界掀起不同看法,但在大家看得一頭霧水時,可能都模糊了真正焦點,更把公共和學校圖書館採購最低標的陳年問題,也捲入其中,反而使得對讀者的多元服務成了箭靶。

其實現在以縣市行政區域為單位的公共圖書館體系,早就有此類服務,那就是通閱,基本上就是你在一間鄉鎮區的公共圖書館辦證,就可透過圖書館的官網,把你想借的書從別的分館調到指定的圖書館,所要借的書到了,系統便會通知前往取書。至於過程中的費用,則全由圖書館買單,此一通閱服務所產生的支出,基本上是隨著量而成長,有些圖書館所編經費,還不到年底便用光,只好挪用其他科目經費去維持運作。

現在北市圖所為,便是把此一開支轉嫁給讀者,你可以在離住家最近的合作超商取書,但要自費一筆五十元的物流費,換句話說,便是有價的通閱看書,在不景氣又低薪下,會有多大的量都是問題。說得更現實一點,要花錢去超商借書,還不如去租書,出版社現在氣得大罵,可能是把氣出錯了地方,以為公共圖書館這樣一搞,其他縣市圖書館也跟進下,買書的人會愈來愈少。

回到出版社痛叫,問題完全和超商借書無關,而是卡在公共圖書館用最低標購書,還有便是每年圖書經費編列不能成長。而這二個問題又互相牽扯,圖書館想在牛步成長的購書經費中多買書,只好用最低標,一來可增加館藏,二來可以滿足讀者。但就算改用合理標,還有購書經費高成長,既有出版社的困境也未必能解決,只要瞧一瞧流通系統中的誠品,賺錢不是靠賣書便知。網路興起又或者超商借書,並不是洪水猛獸,真正啃蝕掉的是,我們無法用心靈去享受閱讀的洗禮與沉思,這才是現代社會中的靈魂失根。(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