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半個月期間,蔡英文總統一共發表了四次講話,被中國涉台單位列為焦點文件並且詳加檢視;對於「九二共識」未符其期待被表述,北京一如預期,發動了新一波包含台灣在內的國際宣傳攻勢,既要壓制台北爭取各方認同的空間,也在奪回兩岸由中國掌握主動權的話語地位。這個制式反應,想必蔡總統的中國政策智囊不會沒給老闆提出分析報告才對。
蔡英文最近的這四次講話,分別是九月三十日民進黨黨慶的公開信、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與日本讀賣新聞的專訪,以及十月十日的演說。其中兩岸關係的部分,被北京特別抽離出來研究,進而採取言詞反擊行動。對於中國來說,不管台灣怎麼討價還價,只要不認「一個中國」,就不會有滿意的一天。但是對於台灣而言,中國數十年來就一個曲調,一步也沒退讓過,而我們的國家元首每講一次話,都被要求要有「新意」,這個局面是否應該到此為止?!
外界希望總統本人在兩岸議題上今後可以暫時停話消音相當一段時間,首先是基於對岸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到現在沒講過一句話,即使是小國,也犯不著頻出王牌去對人家的「虎仔」(跟班);其次是從五二○的「維持現狀」衍生到雙十的「新四不」,即「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走對抗老路、不在壓力下屈服」,免不了各自解讀,徒增無謂枝節;三是中共將在下週召開六中全會,乃至明年秋天十九大舉行,這段期間的中國內部政經變化,保持緘默、細膩觀察即可,無須再絞盡腦汁、多費唇舌。
「少說」,也係著眼於中國針對未遂之願,向來會持續升高壓力以脅迫對手;雙十不成,下回肯定是設定年底為時間表,因此沒必要與之來來去去、沒完沒了。但這不表示我們的政府部門可以「不做」或「少做」。最最重要的,回顧過去六十多年來的兩岸情勢演變,與台灣本身的經濟實力消長,有著密切的正相關。與其說台灣最大的敵人在外部,不如說是自己;如果台灣本身無法突破多年來經濟不振的困境,事實上也不需要別人動手,即難以站立,這才是國家能否生存下去的根本問題。因此,蔡總統主張今後要專注內政,這點體悟非常正確,問題是從優先順位看,該集中全力做什麼?
台灣這些年最大的民怨,不外「低薪資」、各種因素造成的「相對剝奪感」;這些現象,其實反映的是國內投資不足的必然結果。按照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台灣近年來的外國投資金額與鄰近主要貿易競爭對手南韓、新加坡等國比較,不僅金額最小,甚至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去年吸引外資直接投資金額(二十四.二億美元),甚至只有越南的五分之一(一一八億美元)、菲律賓的二分之一(五十二.三億美元),距離新加坡六五二.六億美元、香港一七四八.九億美元,更是瞠乎其後。
新政府接手這樣的爛攤子,如果只看現象,就會是治標,非得透析本質,才可能治本。投資不足起因於投資環境不佳,造成投資機會與意願連帶下滑,既無法創造就業機會,薪資因此停滯,也使得國內人才外流,亦阻礙吸引國際人才,進而使得生產與投資性資金需求減緩,迫使大量資金轉移至國外,或造成國內高額儲蓄,這一連串的結構性因素要逐一拆解,唯有從改善投資環境做起。如果台灣有辦法把人、財、企業都留在台灣,自然增加就業、提升薪資,可以有效降低被剝奪感,社會才能安定繁榮。更直白地說,不能只做分配,不重發展,二者至少要齊頭並進,才不會把國家捲入「均貧」的惡性輪迴之中。
我們相信,唯有台灣的體質強健起來,才能確保我們的民主生活,獨立自主,免於外敵的侵擾,這遠比把精神智慧耗費在與強鄰字斟句酌、作文比賽,更該是全民期待蔡英文政府最須放在首位處理的迫切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