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開放政府資訊的重要性

◎ 林宗弘

儘管人人同意個資應妥善保護、用於研究亦需遵照學術倫理規範;近年來,政府卻在面對請求開放可能引發爭議的各種資訊,以供學術研究之用時,越來越保守,通常是無法律明文規範,就不願釋出,然而這種態度有時不但未能保障公眾權益,反而是保護有權勢者。廠商違反勞動法令的資訊,特別是職災資訊未能釋出,可說是最明顯的例子。

台灣的勞保,有近一千萬名被保險人的長期資訊,其中各種職業病與職災的賠償(包括運輸業或通勤時發生的交通事故)資訊,可從傷殘補償額度,大略推估哪些職業可能面臨較高風險、其造成的身心傷害程度如何;甚至哪些廠商可能持續造成員工傷害,也可以辨識出來,讓主管機關加強勞檢或健檢,提早發現或預防職業病與職災。

筆者最近與勞保相關負責人員接洽,便面對許多困難。由於要達成上述研究目的,必然需要個別投保人員的職位、投保單位與投保薪資、年齡、性別、職業病診斷等資料,要串聯勞保與健保資料,而且必須與未曾生病或發生職災的員工比較,才能算出患病或職災發生率。因此,任何一位研究人員都必須處理跨部會個資串聯與去除的過程。很明顯的,除非行政院高層下令,否則基層公務員在沒有法令依據的情況下,很難把數據交給學者,導致研究無法進行;而職業病與職災防護仍需憑個案經驗處理。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空污與呼吸道疾病的關係上。詹長權教授的近期研究,便是串聯環保署與健保資料,而得出六輕二氧化硫排放可能導致學童過敏或氣喘比例大幅提高的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重要期刊。然而,六輕廠內員工的健康情況,由於勞保資料的限制,因而無法研究。

筆者認為,要解決個資保護與學術數據釋出的兩難,首先要檢討企業在污染、職災方面的政府資訊透明程度,以免個資保護成為黑心企業的擋箭牌,也無法據以獎勵優質企業。最後,研究需要真正的個資,可以由主計總處協調統籌,釋出清除個資的五萬人隨機樣本給學術界使用,即可改善。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