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不將就:重整國軍文化第一步

◎ 呂禮詩

蔡總統上任以來,無論是花蓮空軍基地的首度視導、主持三軍五校聯合畢業典禮與校閱漢光演習,每次的公開談話,都指出「國軍的榮辱,就是我的榮辱」;令人難過的是,三軍統帥的再三宣示,並沒有減少救災官兵吃罐頭餐、營區屋頂遭吹掀、承諾外宿假跳票到辦伙自墊救災伙食費的「小過不斷」。

對於高高在上的將領而言,這些都是芝麻綠豆般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家將就一下;預置兵力防災連吃三天罐頭餐、從軍竟住在「颱風一吹、屋頂就沒」的老舊宿舍、外宿假落空還要打行政訴訟官司、救災還要墊付兩個月薪水辦伙,對於基層官兵,甚或官兵家屬而言,這些都是不能將就的切身大事。

當總統上任才不過百日有餘,就已指出國軍「表面工夫、人力浪費、欠缺效率的作為」,亟待改革。一輩子當軍人的將校們,每次出事卻只能以「沒有想到」、「感到很難過」交代,或讚揚其他單位的救災便當,「比他吃的便當都好」,就想粉飾,也無怪乎社群網站上充斥著「國軍不意外」,或奉勸年輕人選軍職千萬要三思的負面貼文。

國軍自募兵以來,待遇不斷的提高,最低階的二兵,陸軍的戰鬥部隊可以領到近三萬九千元,海軍的艦艇與空軍的戰管雷達站更可以領到四萬二千元,比起「餓不死又活不出尊嚴」的22K,幾乎多一倍的薪水,卻一直面對募不到兵的窘境;只會拿錢當募兵唯一誘因的長官們有沒有檢討過,「將就」的文化,造成了多少募不到兵、留不下人的「委屈」。

討論組織文化,無不論及三十四年前的《塑造企業文化》一書,此書不但指出「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更強調組織文化是貫穿組織中每個人所共同遵循的「價值體系」;而價值體系轉化為「行為準則」,也就是國防部念茲在茲的「程序、步驟、要領」。

如果「程序、步驟、要領」能夠落實,自然就沒有便宜行事的空間,也不會再有因「將就」而造成的「委屈」。領導人在組織文化的變革過程中,扮演著無可取代的地位;既然三軍統帥都吹起改革國軍文化的號角,長官們如果不知該如何著手,不妨讓「不將就」成為重整國軍文化的第一步。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