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布農族校長談變調的國民教育

◎ 胡德慶

最近有雜誌專題探討國民教育(國中小教育)城鄉差距問題,大抵是說很多學校施作「減C工程」(指學測待加強學生),其實在更早之前,師大也公佈他們長期追蹤研究結果,顯示國中畢業、但不具國中基本學力的學生佔十二%(全國平均),但若單獨來看偏鄉弱勢地區,有識者咸認至少佔三成以上,所以城鄉差距落差之大是事實。

不過城鄉差距有些是客觀環境因素造成,以英文為例,都會高教育背景家庭,自幼實施雙語溝通的不少,或經濟條件佳,送到雙語幼稚園的也比比皆是,更或者到國小階段送至補習班。但偏鄉弱勢區,尤其山地鄉,接觸英文須至國小三年級開始(教育部頒布課程規定,三年級始每週一節英語,高年級二節),本來先天客觀上的不足,是可用後天主觀努力補救,但現實狀況不允許如此,反而愈推愈遠,何故?

君不見為因應「少子化」,教育部訂有「整裁併處理原則」,明訂學生在一定人數下須裁併校,如不想被裁併,須轉型為特色學校。請問轉型特色學校或所謂實驗學校,與國民教育強調的「基本能力」任務達成是愈近或愈遠?

也由於少子化的關係,各校為拚招生與知名度,卯足勁拚「媒體曝光率」,置國教核心任務與價值於不顧,專做表面吸睛的活動;如明明是畢業「典禮」,卻搞成畢業「活動」:爬樹、潛水等領取畢業證書的絕活都出籠。請問,難道只要會爬樹或潛水即可畢業?完全誤導了學生的價值觀,以及背離國教本質。實際上畢業證書載明「修業期滿成績及格准予畢業」,所以國教的重心在哪?應不言而喻。

國民教育的主旋律,既係以達成「基本學力」為鵠的,適合如民間企業般談願景?「基本學力」與「學校願景」有何關聯?大家各彈各的調,有助於學力的達成?

其實國教園地單純些、干擾少些,無需太學術化,更不要流於「喊口號」,求本務實,就是要窮盡學校所有資源來達成國教初衷,如此才是正辦。

(作者為台東縣布農族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