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執政決策協調會議 應以黨團為主

◎ 羅傳賢

蔡總統每週一將召開執政決策協調會議,由府院黨、立法院黨團及執政地方代表等參與,目的在於協調政策的議題方向,使執政團隊步調一致,這是當前最高、也是最核心的決策機制。然而,這種由上而下,具有濃厚民主集中制色彩的方式,是否能發揮黨政關係運作的功能?必將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

「民主集中制」即黨的決策在未達成前,必須在黨內有充分討論,一旦達成為加強黨組織的團結,則黨員對領導須絕對服從,不容有異議。這種模式是否將立法院變成總統的橡皮圖章,違背了監督行政權的功能?

眾所周知,政黨在競選過程中,往往立下各種政策承諾。而政黨乃立法機關運作過程的主導力量,若無政黨的運作,則立法過程將陷於混亂,而無法完成其代議民主政治下的立法使命與功能。政黨政治又以黨政關係運作為中心,黨政關係運作係以立法過程為重心,即以立法過程的時效如何,做為反映黨政關係運作良窳的表徵。為此,蔡總統為排除人為障礙,經由各種途徑的加強或改革,致力於立法的團結,整合執政步調,肩負實際政治責任,確實無可厚非。

然而,值得注意者,乃總統競選時所提的政見,是根據所委託學者專家們撰寫的政策白皮書,白皮書的立論,似乎未經必要性與可行性的論證過程,頂多是屬於對未來社會政經發展趨勢所為之預測或希望的目標。政見的政策合法化,仍需靠符合民主正當性的立法程序來達成。而立法在實務上,當執政黨團越強勢主導政策立法時,則立法程序中的討論或聽取各界意見的機會就會越渺茫。

民進黨能拿到完全執政權,得票之中包括許多中間選民認為國民黨領導無方,改革遲滯,在失望之餘,才投票支持民進黨。而國會才是國民主權的象徵,也是協商民主的最佳場所。因此,總統召集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仍應以參考黨團所蒐集的民意為主。民進黨團也應推動委員辯論及公聽會制度,正確反映人民的公意志。

(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兼任教授、前立法院法制局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