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三罷總統案後朝野應即理性互動

立法院院會昨天表決第三次罷免總統案,以同意票不及三分之二門檻而未能成立。這項結果,原在各方預料之中:親民黨的宋楚瑜事前即以「無聲無息」斷言其難以過關;昨天立院投票現場被新聞媒體形容為「氣氛冷清」,即令泛藍立委亦「意興闌珊」,均足以顯示泛藍政黨主控的國會,明知不可而恣意妄為的政治鬥爭惡行。

誠然,立委在國會提案罷免總統,係按憲法賦與的權利行事,或如被罷免的當事人陳總統所言,「這就是民主」。但是,三度罷免總統案不僅表決之前各方即知其難以過關,而且衡諸政治現狀,其實也是完全不必要的。這次罷免案再起,主要當然是總統夫人月初遭起訴,惟其後陳總統昭告國人「一審有罪即辭職」,加上泛藍共主馬英九陷入市長特別費風波,其遭物議情節與總統多有相似之處,朝野各方在靜待法律程序處理之際,亦正就制度層面進行亡羊補牢之計。此時立院對重大民生經濟法案興趣缺缺,其間又否決軍購、監委及檢察總長人事等重大議案,反而急其所不當為,執意三罷總統,其本末倒置,不顧人民感受,一至於此。立院正事不辦,卻對政治鬥爭熱過頭,三罷總統只是最近事例。吾人檢討立院此一鬥爭為先的惡質政治文化,其負面效應堪稱罄竹難書。毀憲為其一,憲法五權機關之一的監察院,因立院抵制監委提名案而名存實虛。違憲是其二,立院以政黨比例制架空行政院提名權,組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違憲狀態至今尚未改正。危害國防是另一惡果,在中國建軍謀台日亟的同時,立院一再阻撓對美軍購案,削弱國家建構基本武備,亦讓友邦懷疑我國自衛決心,已置台灣於險境。此外,立院政治惡鬥也導致立法怠惰,打著揭弊旗號咬來咬去的立委對正經的國計民生議題冷漠,從白天到深夜,卻儼然電視談話性節目要角,顯見其作秀及爭鬥之心,已超越在議場善盡民意代表之責,無怪乎其屢為民調指為台灣主要亂源。

罷免總統案因而不但反映朝野立委的惡鬥現狀,其歹戲一演再演,也相對凸顯有所不為,其實正是包括立院在內當今政壇最需要提倡的文化。以三次罷免案表決結果來看,同意票沒有增長固顯示其不得人心,惟其完全依黨派立場投票的模式,實足以說明處此完全沒有必要的朝野對決,泛藍立委有如人在江湖,連叫停的自主性亦遭閹割。在現今台灣的政治互動中,正藍的中國國民黨受黨內鷹派及橘色的親民黨所左右,其黨內本土派亦虛有其名,自六年前失掉執政權以來,政治風度及理性一併見棄,不但在國會採焦土式的全盤抵制進行政治惡鬥,甚至連「聯共制台」的手法亦不惜使出。本來,台灣朝野互動的衝突,係屬人民內部矛盾,最大在野黨為了對付執政黨不惜與敵對的中國勾結,反而視其與執政黨關係為敵我矛盾。這種錯亂的敵我關係,正是近年台灣政治動盪的根源。

中國國民黨在三罷總統同一天,刊出競選廣告,自稱有愛台灣的心,宣示要為台灣人民的幸福許諾,並為台灣祈福。這些詞藻,極為冠冕堂皇,頗令公眾受寵若驚。惟其能否以最大在野黨的力量,立即停止在立院政黨惡鬥,揚棄重大議案抵制,理性展開朝野互動,才是檢驗這個最大在野黨究係施展「高明騙術」,抑或言行相副的實際標準。就此而言,我們要呼籲朝野政黨,後續或有的罷免、彈劾總統或倒閣等惡鬥不應再現,各方應靜待司法處理國務機要費及特別費等案。而有關制度改革,亦應以公款不能落入私囊為要,務求其名實相副。畢竟,台灣人民已受夠了政治惡鬥,政治人物應即回應公眾要求安定的普遍心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