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蘇格蘭的「知識交換夥伴」

◎ 陳信文

促進大學與產業的鏈結以振興經濟,是最近很夯的議題。大學是知識的中心,大學的使命包含了教育、研究與服務。從知識的角度可以視為知識分享(教育)、知識創造(研究)與知識應用(服務)。大學與產業的鏈結為服務之部份,也是應用知識、產生影響的重要部份。科技部甫安排了現任與幾位前任化工學門召集人前往歐洲參訪,重點為了解大學與產業間的關係。在蘇格蘭參訪中,學習到一項名為「知識交換夥伴(Knowledge Exchange Partners)」的計畫。

知識交換夥伴,包含了產業、大學與具相關良好知識背景與潛力的技術開發研究人員(通常是甫獲學位不久的年輕博士)。產業針對其生產上所需、欠缺、開發較長期與知識背景較高的技術提出需求,尋找具相關背景的大學進行討論,然後由大學提出「知識交換夥伴計畫」。經由公開甄選,選定研究人員。此研究人員由大學聘任,工作場域在業界,工作管理與其他業界的人員相同,但是聘任的權限與考核在大學。大學教授定期到業界與該研究人員及業界人員進行討論。

此「知識交換夥伴計畫」在推展數年之後,已是蘇格蘭成功率最高的相關計畫。此計畫模式考慮了「大學教授掌握豐富知識背景」、「大學教授技術通常不是立即可用」、「新進博士可以處理實際業界問題(也解決了高階人才的就業議題)」與「業界問題可以獲得支援」等優點,非常切合台灣的現況。此計畫同時加強業界與學界互動、讓年輕的研究人員有獨立發展的空間、也提供產業技術升級所需的知識支持,應為目前政府推動大學與產業鏈結的重要模式。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副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