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海洋立國應有的行動

■蔡錦玲

海洋是島國子民倚賴生存的環境資源,是孕育島國文化的元素,「海洋立國」更被列為政府施政的重點目標。由行政院陸續頒佈「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在在顯示政府落實「海洋立國」的決心。

目前,教育部積極草擬中的「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即將開啟我們落實「海洋立國」的序幕。教育全民有關海洋相關的知識是海洋教育的重點項目之一。除了書本的閱讀,經由與海洋、海洋生物的實體接觸,並設計相關配套的課程是海洋教育執行上必需的做法。因此,世界各國發展海洋教育的共同特點是,除強化正規教育體系(學校)的海洋相關課程,並成立「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或以「博物館」作為「海洋教育推展運作體」,針對各階段教育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專業、非專業)學生及社會人士,設計不同課程,以長年例行性舉辦的短期課程研習營進行相關教育的推展。我國於民國七十八年開始籌建海洋教育相關的博物館,北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科館),南為「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生館),隸屬教育部,以推動海洋相關教育。

然,海生館的本質仍是博物館,是隸屬教育部社教司,「輔助正規教育體系與執行社會教育」為其最重要的職責。在我們認真思考如何落實全民的海洋教育時,別忘了「海生館」、「海科館」是執行全民教育的重要據點。將海科館定位為「海洋尖端科技教育中心」,海生館定位為「海洋生物尖端科技教育中心」,除展示教育外,應仿照美國的「海洋尖端科技教育中心」的運作模式,針對全國幼教、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各階段學生設計不同的短期活動或課程,以長年例行性運作方式,進行趣味性及知識性教育,以輔助正規教育體系的不足。

另一方面,政府應以國家資源的整體規劃,基於海域設施為海洋科學、海洋生物科學基礎研究與其相關科技產業發展所必需,有效運用海科館、海生館的硬體資源,以其館區腹地為據點,由國研院成立國家級的「海洋科技研究(研發)中心」;「海洋生物科技研究(研發)中心」,部會間資源分工、整合,將可有效、快速推動海洋相關的發展。

(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