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深層地熱 可供一半基載電力

◎ 呂錫民

臺灣位處環太平洋構造帶,火山活動與板塊擠壓活躍,估計深層地熱發電潛能高達卅二吉瓦(GW),約為目前核電容量的六倍,如能善加利用,不僅可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更有益於能源開發應用之多元化與自主性。

基本上,地熱不會汙染環境也不排放溫室氣體,電廠不須佔用太大土地面積,適合地狹人稠的台灣應用。較佳場址搭配最新發電技術,容量因子可達九十%以上,地熱是少數能夠具備基載電力特性的再生能源。

深層地熱在炙熱岩層製造人工裂隙,並注入流體,取熱利用之發電潛能比傳統地熱更為豐沛,是一項先進的能源技術。美國、歐盟及澳洲正致力於新穎資源探勘、鑽井、人工儲集層等工程技術的開發,期盼大幅降低整體發電成本。

臺灣在開發深層地熱策略上,可適度引進國外經驗與技術,縮短前期技術養成時程,尤其是深鑽技術及高溫水力破裂技術,配合本土資源特性,開發人工裂隙製造及增強技術,增加地熱井產能,以求降低電廠開發主要成本。此外,研發適用本土地質特性之結垢抑制劑,更可提升地熱井使用壽命。同時,建立臺灣地熱探勘資料庫作為未來地熱開發場址選定參考也很重要。

相關單位可從小型傳統地熱示範電廠運轉試驗開始,藉由傳統地熱發電技術的培養成功,展現本土自主技術,提升地熱發電信心,進一步帶動深層地熱的開發。

(作者為退休能環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