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與阿輝伯談台聯

■ 陳儀深

最近有機會透過翻譯,與來自日本的「選舉觀察團」座談討論。來客開門見山,想知道幾個月以來台灣政局或民進黨政府「低迷」的原因。我質疑低迷的說法,強調台灣是一個有法律的地方,街頭運動不可能取代民主法治;北高市長選舉的「候選人因素」最重要,不一定會受到高層政治風暴波及,何況台北市長兼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爆發假發票被約談事件以後,高層方面的因素大致已經扯平。

話雖如此,我的內心難免些許不安,因為紅衫軍在台北街頭造成的風潮,不應被視而不見,陳瑞仁檢察官的起訴書不能被簡化為一種陰謀或偏見,尤其阿扁本人或泛綠團體在「危機處理」過程中是否傷害了其他重要價值,仍待審慎評估。例如台聯黨在一罷二罷過程中的表現尚稱平穩∕中道,但起訴書公布之後急著宣布支持三罷,隨後又快速「轉彎」,同時以開除周玉蔻的黨籍來凸顯台聯願意遵守泛綠陣營「倫理」的誠意,這兩件事被不少媒體解讀為台聯黨決定與李登輝分道揚鑣。

在前總統李登輝看來,六年來台灣民主的進程幾近停滯、空轉,尤其對中國經貿政策幾乎與國民黨相同,「經濟繼續統合下去,政治分離愈不可能」,所以在陳總統親人及部屬涉嫌弊案被炒作之前,阿輝伯就很有意見;當紅衫軍造成的風潮愈演愈烈,李前總統除了批評「你不下台我不走」是錯誤示範,要求司法儘速給人民一個交代以外,也批評執政當局不應動員群眾反制倒扁,呼籲民眾不要把支持本土和挺扁混為一談。十月廿八日李前總統還在公開演講中使用「兩種極端」、「兩種腐化」的概念,期待中道力量出現。於是,藍綠之外是否有第三勢力的空間,又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

個人認為,以李前總統的歷史高度,自可以超越藍綠發表長距離的宏觀論述,但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承載第三條路的新力量,不可能橫空出世,因此,改革台聯黨、監督民進黨可能是比較務實的做法。如今台聯黨公職感受到選民的壓力,以暫緩三罷以及開除周玉蔻來界定自己在現實政治中的位置,李前總統不妨正面看待:這個孩子又長高了幾吋!這個孩子在學習實踐的正是中道價值。

(本文作者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