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董凱勝 /我們最幸福?

董凱勝 / 檢察事務官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二○一六年國民幸福指數,國際指標綜合指數為六.九六分,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員及夥伴國卅八國相較,我國排名第十六,贏過日、韓等國,蟬聯亞洲最幸福國家。大家感到難以置信,直呼「有沒有搞錯?」莫非台灣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GNP不會考慮到孩子的健康、教育的品質、嬉戲的樂趣;也未包括詩詞之美、婚姻之韌、公眾辯論的機智,或公務人員的廉潔。」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對GNP的批判言猶在耳。不丹國王旺楚克就另闢蹊徑,以「幸福」取代「產量」,開創出「國民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這套新指標。法國前總統薩科茲心有戚戚,找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里茲、沈恩等人籌組委員會,以修訂甚至取消GDP為目標。影響所及,世界先進國家對於傳統經濟指標遂有一系列反省,OECD建構的「美好生活指數」(Your Better Life Index)正是這股趨勢下的產物。

那麼幸福又該如何量度呢?我國國民幸福指數遵循OECD美好生活指數架構,分為物質生活條件及生活品質面向共十一個領域彙總而成;各領域下並列國際指標廿四項與在地指標四十項,以兼顧跨國評比及國情特性。綜觀台灣二○一六年的統計數據,整體而言,物質生活條件表現明顯優於生活品質面向。就後者言,環境品質領域表現最差,其中尤以空氣污染指標排名倒數第三最讓人沮喪;在地指標方面,房價所得比與非典型僱用續增,對法院信任度下降,也都讓人開心不起來。

至於前者,最令人困惑的莫過於「所得與財富」領域當中的兩項國際指標:每人可支配所得排名第十,每人金融性財富排名第二。乍看台灣人似乎個個手頭寬裕,但撇開我國物價相對較低,經購買力平價換算後墊高數字的因素不談,別忘了這可是蔡董、郭董加上你我所有人折算的平均值;宏觀統計資料不代表個人生活實況,人們感覺數據與真實頗有落差,自屬當然。

鑑於總體指標的侷限性,長期關注貧富差距議題的史蒂格里茲便再三敦促,新的統計指標都應將不平等現象納入評價。考量相對剝奪感與幸福的攀比效應,除了「家庭可支配所得五等分位倍數」及「相對貧窮率」之外,亦可將「前十%鉅富所得占比」,甚至性別差異、城鄉差距等數據一併納入在地指標,如此或許更能清楚反映台灣真實的社經樣貌。

馬克.吐溫早就說過:「世上謊言有三種:謊言、該死的謊言、統計數字。」任何社經指標都無法完整描述真實生活;而儘管有愈來愈多的經濟學家與統計官員投入改進工作,但要將主觀抽象的幸福或滿意度以數字表達仍非易事。如果統計方法錯誤,我們追求的事物就不可能正確;即使統計方法正確,一旦誤用數據也易滋生誤解。

在數字的虛擬世界中,現實會獲得局部呈現,卻也可能扭曲變形;社經指標本屬人為建構,或有助於決策者對系統的理解與掌握,卻未必能對個人具體生活方向有所啟發。畢竟,每個青年的「失業率」不是零就是百分之百,沒有任何人會擁有十二.○五%的失業率;而不論PM2.5濃度升或降,天一亮仍得起床。國民幸福指數聊供參考,不必賦予過重的分量,或糾結於有感無感;因為不幸的國家都一樣,幸福的人們則有各自的幸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