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談》大火來了,媽媽快逃!

接到緊急通知,朋友趕往醫院,母親安詳地躺著,滿身的管線已經拆卸,朋友撫著她的額頭,請她安心走,忽然想起自己小時候發燒,母親也是這樣摸著他的額頭,不禁掩面。

做七超渡,家人認真跟隨法師誦經,不知為何,朋友只記得其中兩句「唯無罣礙,故名觀自在;唯無生滅,故名延命」;可能是因為目睹母親生前病苦仍一心求活而百感交集吧,朋友猜想著。

他妹妹哭著從國外趕回來,擲筊好幾次都「博無杯」,師父勸慰亡靈:老菩薩妳要放下、要捨得,畢竟子孫已趕到靈前為妳祈福…。到後來,妹妹壓力大到閉著眼睛擲筊,不敢看結果。

告別式那天,朋友自信夠堅強,不只因為早已年過半百,更因年輕時看過許多生死場面;但目睹母親遺容的那一刻,自信的防線輕易崩潰。

那天無風無雨無晴,母親被送進火化爐,兒孫遵從法師吩咐,跪地大呼「媽媽(阿嬤)!火來了,快逃呀!」朋友喊了半句就泣不成聲,起身時,卻見研究生命科學、始終維持冷靜的兄長在這一刻決堤。

這真是催淚的儀式。朋友想起費曼博士(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摯愛的妻子阿琳病逝時,極力自我調適,當管理師為阿琳化好妝,請他去看最後一面,費曼的反應卻是「人都不在了,給屍體化妝幹嘛?這些殮葬儀節令人不解,我不想看阿琳了,那只會讓我更難過」。

後來費曼路過百貨櫥窗,看見一件漂亮衣服,忽然想起阿琳「她會喜歡這件的」,忍不住就在街頭哭了,這天已是阿琳死後一個月。殮葬儀節原來不只是煎熬與難過,也並存著情感釋放和心理治療;不是當下無淚,只是引信延後。

經歷這一切,那晚,朋友的兒子擠上床和爸媽睡,在半夢半醒中,兒子喃喃自語「我沒有兄弟姊妹,到時怎麼辦?」那一夜,朋友失眠了。

(莊榮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