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一個社會中怎可有兩套價值標準

台灣從威權政治轉型為民主體制的過程中,既有的制度、法令規章與價值系統,並未隨之調整,舊思維與舊體制遺毒猶存,此一現象不但彰顯於陳總統的國務機要費與台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事件中,藍綠之各執一詞,只相信對自己有利的部分,造成政黨惡鬥不斷,更見諸媒體、政治人物的立場亦多偏頗,黨同伐異,公信力幾乎喪失,使得社會分裂成兩個對立的板塊,相互傾軋,無法凝聚與團結,導致台灣面臨崩裂的危機。

台灣社會進步的最大障礙在於兩套標準,在司法與官僚系統之中,標準似乎可以隨著不同的黨派與立場而變異,對藍營是一套,對綠營則是另一套,造成紛擾不已。日前審計部對陳總統國務機要費與馬英九特別費的處理方式與心態,引人非議與質疑,即已凸顯兩套標準實為社會動亂的根源。然則,此種兩套標準的作法,豈止流行於司法與官僚系統,在政治人物與媒體方面,也都普遍存在此種兩套標準的現象。

以一個健全的民主法治國家而言,同一類的事件,除了應該適用同一套的法律標準外,任何的評論與檢討,亦須建基於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價值標準之上。遺憾的是,台灣多數的媒體與政客,顯然與此背道而馳,今天說一套,明天另外說一套,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因人而異,對人而不對事,令人無所適從,莫衷一是。荒謬的是,這些媒體、政客渾然不知自己已成了製造社會亂象的源頭,似乎還以正義使者、英雄自居。

在藍營強烈批判陳總統,並有所謂紅衫軍進行街頭抗爭,要求陳總統下台之際,馬英九卻爆發特別費弊端,此舉固然令人感到政壇現世報之殘酷無情,然則綠營亦不應見獵心喜,落井下石,實應哀矜勿喜,才能化解朝野的對立氛圍。不過,藍營政客與媒體日前的言行,其實就像一面照妖鏡,既照出了陳總統國務機要費的疑點,也讓馬英九的特別費弊端一一攤在陽光下,無所遁形。令人訝異的是,藍營政客與媒體前一陣子以最嚴苛、無情的標準來檢驗陳總統的操守,用盡各種貶抑之詞斥責陳總統,把一位尚未三審定讞,在無罪推定原則下仍是無罪之身的國家元首幾乎抹黑為無恥之罪人,甚至不願接受其一審有罪下台的承諾,如今面對陷入同樣弊案的馬英九,卻百般維護,種種的報導與評論此時便符合無罪推定原則,相信馬英九的清白,甚至歌頌馬英九的道德操守,仍持續造神運動。

藍營政客、媒體打扁時,揭人隱私的行為被美其名為「爆料」,當馬英九被揭發時,就指責為「洩密」;批判阿扁、走上街頭,是反貪腐,可以無視法律的存在,打馬時,便是抹黑、栽贓、轉移焦點;別人涉案捐錢,就是脫產、危機處理,自己捐錢,便是作公益;阿扁用家人的發票報帳被批無恥,但馬英九連早餐、女性用品都報特別費,難道是公務用途,就不是市民買單嗎?平心而論,陳總統的國務機要費尚可解釋為機密外交的用途,而馬英九的特別費卻直接匯入個人帳戶,且申報財產所得,兩者孰輕孰重,不問可知。然而,以千、萬倍之力打扁批扁的藍營政客、媒體,此際卻輕輕放過馬英九,此種兩套標準正是台灣社會的重大亂源,亦是台灣的悲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