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民俗村的省思

■ 黃如輝

看到報紙報導彰化台灣民俗村因為財務狀況,尋找財團接手經營,負責人施金山只要求接手後的公司,能讓他擔任「顧問」一職。很感慨!有多少人會去關心台灣民俗村內的歷史建築?有多少人會知道施金山先生收集與照顧歷史建築的心情呢?

筆者每次面對社團學生解說歷史建築的時候,會無奈的跟學生說:「在台灣擁有古蹟的人,不一定是幸福的人」,例如台灣民俗村園區內所保存的台灣歷史建築,包括見證台南柳營劉明朝家族的洋樓、見證北投捷運興建的北投木造車站等,這些早期在台灣經濟環境改變下,多是面臨被拆建的命運,台灣民俗村願意以實際行動接納,以「尊重古蹟」的原則一磚一瓦原件拆除,而後在園區一磚一瓦原件組合使其回復「古蹟尊嚴」的光彩。姑且不論台灣民俗村在商業行為背後的動機,至少投入大家多不看好的「古蹟」的行列,台灣民俗村為台灣保存古蹟的心就應該得到政府善意的肯定與支持才是。

(作者為淡江大學史研所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