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青年論政〉「台西經驗」看許厝國小爭議

◎ 謝承餘

筆者就讀於中國醫藥大學,因為校內舉辦「南風攝影展—台西村的故事」,看到有關台西村的紀錄影片及報導,發覺原來看似富庶的台灣,其實在許多角落的事情並不是習慣待在舒適圈的我所能想像的。之後受到這啟發,因此策劃了大學的醫學生到台西村做家訪,本篇文章主要是以醫學生的「台西經驗」對照最近的新聞事件做的分析及省思。

之前在《脫口罩找藍天》的放映會裡,聽到許震唐導演說的:「環境問題永遠是階級問題」,對比自己在台西村的所見所聞,特別有感觸。在台西採訪時,不少居民提到:「六輕的中階幹部,主要不住在麥寮,而是住在虎尾。透過七十八快速道路連結,路程只有三十分鐘。有經濟能力且具備較高階知識水準的人,總是盡全力遠離這世界最大的單一工業園區。但留在台西村的居民基本上都是搬不走的。因為這塊土地的一切就是他們的全部。」

或許有人會質疑部分人杞人憂天,但詹長權教授針對麥寮學童做的研究分析,越靠近六輕廠區,TdGA值呈現越高的趨勢,依美國的判斷標準TdGA跟VCM廠是列為最高度相關的,因此儘管有人質疑TdGA可以透過呼吸食用等管道,但環境中有一個更高度相關的因子,合理的做法當然是針對這因子先做改善,畢竟人不是白老鼠。據美國衛生署研究,VCM跟肝癌、肝血管瘤、肝壞死有關,而肝若受損,有高度不可逆性,如果要忽略國際權威性的建議,靜待其變,那結果出來時儘管能夠證明來源,到時候健康問題已經產生。

有人會說許厝分校遷置並不能解決問題。但一個事情處理總會有一定的步驟,不能說採取的第一步無法解決問題就不動作。

另外,成大李俊璋教授說:「歐美工業區隔離帶至少五km」,而許厝分校只有○.九km。即使六輕一切符合台灣的環境標準(不提台灣的標準較國外來得寬鬆),但基於工業區本身的污染性,當初選校位址根本就不該在現在的許厝分校。台灣對於人民健康的把關,應該趕上歐美國家的腳步,落實工業區隔離帶至少五km,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又不忽略掉周遭人民的健康,這才是真正進步的社會。

(作者就讀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嘉義市民;完整版本請見粉絲專頁「被遺忘的角落,台灣西部沿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