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劉克襄/ 從問路店到借問站

劉克襄/作家

去年底,觀光局在各地推出借問站,提供當地旅遊資訊。透過此一貼心便利的服務,台灣熱情的風土人情當能更為推廣。

小站一設立即出現百來家,不禁讓人想起六年前,台南也擁有類似功能的問路店。一初始,府城隨即有兩百多間商家,掛上綠底白字的「i」招牌。當時不論便利商店、伴手禮舖,或是小吃店,凡有心樂於服務,皆可申請掛牌,歡迎旅人前來探詢。

問路店執行後,不只方便旅客,掛牌的店家也有回報。詢問人數變多,有時還會順便買東西,業者的生意無形間增多。這些免費服務旅人的店家,後來也不只是提供問路,在市府輔導下,還參加基礎解說訓練,深入了解在地歷史和交通等資訊。甚而以在地經驗,分享個人私房景點。嫻熟者手持地圖,親切引領旅人了解環境,無疑是問路店最美的情境。如今問路店擴增到四百多家,可見問路店的出現,頗受肯定。

公家單位推出服務旅客的平台,展現政府對細微事物的貼心,當然值得肯定。但終究不是旅遊服務中心,時日久了,有些店家不免徒具形式。我試問過幾家,有些搭乘巴士的交通狀況,常難以周延回答。又或是,連簡單的英文都無法表達。問路店能夠延伸的國際服務不免打折。也有新員工來不及訓練,一問三不知,旅客不易得到想要的答案。

但我對民間無牌,行之有年的,卻頗有好感。台南土溝村便有一家,大蘋果便利商店。在村子入口,南91路上,賣黑糖冰和碗粿。

此店綽號土溝村的7-11,老黃槿是地標,旁邊還豎立一個大蘋果圖像的標誌。過去此地是茄苳到白河的必經之路,如今土溝村以藝術再造出名,周遭都是遊客必訪的景點,便利商店也成為風景。一碗大剉冰或充滿清香米味的碗粿,都是路過者必點的小吃。雖然這兩種食物冷熱不同,一起販售有些奇怪,但小地方不能強求,更何況只此一家。

大蘋果本身還有臉書,不時更新土溝村的各種訊息,還有店裡的諸多趣事,以及季節的鄉野景觀等等,把問路的美好更加發揮。老板娘的親切,更勝都會人的熱情。很多人問路,原本要匆匆去來,看到店裡面的擺設,忍不住又待了下來吃碗冰或碗粿再走。

以前在旅途上,我也見過一些有趣的標語,諸如「問路服務還會更加努力」、「只服務五百公尺的事物」、「不買東西,也可以問南北」之類幽默、友善的創意招牌,都是吸引旅客注意,宣揚家園的好手法。

觀光是重要的服務產業,無牌的店自我特色強,魅力遠播。但掛牌的愈加吸睛,更具公信。只是借問站和問路店都需要持續性的推動,才可進一步深化功能。若只有一開始的創意,接下無以為繼,便可惜了。

當然,更期盼兩店統一運作,避免疊床架屋,充分發揮台式旅遊熱情。每間小站自成風景,代表不同角落的台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