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從日銀教訓談金融西進

■林洽

立法院初審通過修正兩岸條例,把金融業前往中國設立分支或投資改為許可類。根據某泛藍寶貝立委,理由之一是:外國人都去了,而「外國人不是笨蛋!」

外國人可以做的,台灣人不一定有資格做。分析這個問題可以套用馬英九處理紅衫軍氾濫時的「比例原則」。

到大海游泳、捕魚,只有泳技高超、具有精良救生設備的成人才有資格;剛學會游泳、沒有裝備的小孩去,等於送死。以金融來說,中國就像波濤洶湧的大海,西洋的資本主義大國是泳技高超、裝備精良的大人;台灣則是泳技不佳、淘氣調皮而又裝備不良的小孩。

美國的經濟是台灣的三十倍,任何在中國金融投資的損失,美國人可以輕易的吸收而不影響金融與社會的穩定。除私人資本的所謂equity capital之外,到中國去投資銀行的多是像匯豐、花旗等這些歐美世界級大銀行。以花旗為例,花旗集團的總資產約為一兆七千五百億美金,在哪個國家出錯都不足以撼動其穩固性;台灣本國銀行的所有總資產加起來也不過八千億美金而已。此外,歐美各大銀行的經驗,有其歷史的深度與地理的廣度。花旗一八一二年成立,一九○二年就到上海。而且歐、美的銀行監理制度、技術、經驗也隨著銀行的發展而成長、累積。

台灣則一直沒有發展出一套合乎資本主義競爭本質的社會與道德文化。一九九○年代初期新銀行開放後十年之間,因為呆帳、掏空,全國直接間接至少花了一千億替銀行善後。而所謂銀行模範生的吳、辜、蔡的公司治理與道德水準,在二次金改後也逐漸引起民間質疑。就金融與銀行監理而言,林忠正所代表的現象也不是於今為烈,而是古已有之。

台灣的金融若西進,就好像壞小孩猛往海裡跳一樣,只有讓爛保母的監理機關在岸上乾著急。更糟糕的是,中國不和台灣簽訂金融監理備忘錄。有這種心態,如果遇到危險,中國就不一定搭救,甚至拖延或不讓台灣保母搭救。搞不好還順勢壓你一把。

筆者並非危言聳聽。比起台灣,日本夠大了吧?比起中國,泰國、馬來西亞夠小了吧?日本銀行界也只是隨著國內客戶到泰、馬投資貸款而已,夠小心了吧?可是東南亞金融危機一來,日本北海道拓殖銀行、東京市銀相繼關門;最大的山一證券、日本租賃公司相繼倒閉。日本國會一九九八年二月通了過二二八○億美金的金融穩定計畫。這個數字是台灣人負擔不起的。所有台灣人賺的一年不吃不喝,也不過三千億美金出頭而已!

台灣銀行若西進中國,不待中國出現金融危機,台灣人民很快就會灰頭土臉。何以故?關在自家內,十年來銀行業都可對台灣人造成千億以上的直接間接損傷。出門以後,只有變本加厲。到時台灣損失不成比例,台灣政府就只好像馬英九碰上數目不成比例的紅衫軍一樣,撒手不管。那時台灣人就只好跳海了!

(作者為獨立評論者、經濟學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