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非核家園的核廢料,何去何從?

◎ 賈儀平

面對核電廠即將除役,拆廠後會釋出大量的核廢料,非核家園的核廢料何去何從?(歐新社)

近年台灣的核廢料問題逐漸受到社會的關注,各界的抗爭與批判,必定造成矛盾與對立,但是公開的探討與辯論,也可能釐清事理與真相,同時締造全民教育的契機。

核廢料讓人聞之色變,來自其中的放射性物質,會產生電磁輻射或粒子輻射,大家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這些游離輻射,但是科學事證及歷史典故告訴我們,放射性廢棄物會影響健康與環境,對於輻射的威脅,我們內心都有深層的不安與恐懼。

早年的核廢料主要是核子武器製程產生的,當時對輻射安全的瞭解很少,許多從事核武的專家,都死於過量輻射導致的癌症。當時美國輕忽核廢料問題,高階液態核廢料存放在地下儲槽,低階固態核廢料就埋在壕溝。然而儲槽滲漏汙染頻傳,華盛頓州漢福德區的核種從地下滲漏到哥倫比亞河,令人震驚;科羅拉多州洛磯平地核武工廠的輻射汙染威脅員工健康,被迫關閉;早期建置的低階核廢料處置場,許多出現核種滲漏,美國才驚覺核廢料問題的嚴重性。

1970年代以後,世界各地核能發電迅速崛起,產生大量的核廢料,也都面臨處置選址的難題,因此陸續立法規範核廢料管理。目前核能國家多已完成低階核廢料處置場,但是高階核廢料處置的難度頗高。三十年前筆者在美國曾參與高階核廢料處置場選址審查,擔任水文組長,眼見其規範完備,明定採用當今最佳技術執行,並依循太空總署的品管制度,然而處置工作進行將近60年,仍因政治因素而跌跌撞撞。目前全球僅有芬蘭、瑞典與法國已評選出高階核廢料場址,其中芬蘭的處置設施已在施工階段。

我國核一廠從1978年開始發電,伴隨產生的核廢料,自此成為民眾不想面對的夢靨。核廢料是一項高度國際化的議題,然而退出聯合國後,我國失去了許多國際合作契機,核廢料管理難與國際接軌。過去二十多年,核廢料面臨民眾衛護鄉土的情結,選址到處碰壁。我國也曾順應許多民眾、民代及官員選擇境外處置的思維,嘗試將核廢料運往俄羅斯、馬紹爾、北韓等國,當然都是鎩羽而歸,其中運往北韓一事還引發極大的國際爭議。事實上,我國境外處置殷鑒不遠,1998年台塑公司產生的汞汙泥,棄置於貧困的柬埔寨(https://sites.google.com/site/gffront/wo-men-guan-zhu-de-yi/tai-su-gong-wu-ni),國際媒體大肆撻伐,迫使台塑全數運回台灣,此事重傷我國的環保形象。

少數核能國家(包括芬蘭)也曾冀望境外處置,然而核廢料是國際關注的環保議題,主要核能國家先後立法,禁止輸出或輸入核廢料。近年中國也制定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及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明文禁止核廢料輸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法規及環保意識主導下,至今沒有一個國家能將核廢料運到國外處置,各國都深切瞭解境外處置機會渺茫,自己產生的核廢料,還是必須由自己解決。

台灣的環境條件及民眾的鄰避情結,確是核廢料貯存與處置的難題,然而我們無法背離國際法規與環保認知,換言之,已經沒有境外的選項。面對核電廠即將除役,拆廠後會釋出大量的核廢料,非核家園的核廢料何去何從?我們要繼續各自捍衛鄉土,把爛攤子留給子孫解決,還是要攜手合作謀求解決之道,來因應我們共同面對的輻射風險呢?(作者為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