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廣慈公共住宅 轉機與契機

◎ 曾光宗

廣慈博愛園區。(資料照,記者鍾泓良攝)

廣慈博愛園區公共住宅召開了公聽會,這是繼5月中旬在萬華區的某公共住宅說明會上,被民眾撒冥紙之後的第二次。在這次的公聽會上,民眾非常強烈地表達了各自的理念與訴求,市府各局處首長也一一地做了回應。雖然從媒體的報導或當時的場面看來,此公聽會可能不是成功的,但是我個人也在現場,仔細地聽完了民眾的質疑與官員們的答覆後,覺得此次的公聽會仍是有價值,而且可能會是一個轉變的契機;特此說明如下:

一、這次的公聽會不再是以都發局為主體,而是接續由交通局、社會局、衛生局,從交通、社會福利、健康照護等議題切入,共同說明此公共住宅的相關公共設施。此現象一反以往由都發局獨自做報告的情形,呈現出市府面對此公共住宅的整合力及重視程度,此點應是值得讚許的。

二、對於公共住宅的數量,由於市府已事先減少至1562戶,這對於民眾而言似乎已開始接受,這可從民眾的發言中可以感受到,公共住宅已經不是問題的關鍵。而這也意味著此計畫可能已成功一半以上,因為「公共住宅」才是此計畫的核心。

三、社區民眾所關心的「公園」是這次公聽會的焦點所在,也是抗爭的標的物。市府將原本的公園,打散並配置在兩處,但總面積超過原本的1.6公頃成為1.8公頃。從面積上來看是增加的,但是社區民眾為何還是抗議呢?

針對第三點,雖然我無法去推測社區民眾的想法,但是我能感受到他們對於公園的強烈情感與依賴感,而針對此事市府如能妥善地應對的話,公共住宅之外的問題應該就可解決。

與廣慈相類似的例子,可以位於日本東京都的「六本木之丘」(Roppongi Hills)為例來加以說明。六本木之丘是東京都內,到目前為止由私人企業來推動之最大面積且所有權人最多的都市更新事業。當時在整合居民意見時,遭遇到非常多的困難,其中的一個關鍵點就在於基地內的櫻花樹。

由於周邊居民長期下來到了櫻花季節時,都會在那些櫻花樹下賞櫻,久而久之成為了當地民眾在心理及情感上的重要寄託,因此當要進行都更時,民眾強烈表達此訴求,而規劃單位也從善如流,將此區域保留下來,成為了現在大家都會去觀賞的「毛利庭園」。而正也因為如此,當地居民不再抗爭,全力配合都市更新的推動,進而有了目前國際上家喻戶曉的「六本木之丘」。

類比於櫻花樹下,是六本木當地居民一處具有深刻記憶的場所的話,我相信前述廣慈基地周邊的社區民眾對於公園亦是如此。因此市府如能針對公園的部分,以儘量原地留設的方向重新加以評估,且符合目前社區民眾在公園內的使用型態與需求,相對地社區民眾也不須再堅持只能原貌保存,並讓市府再行調整規劃設計方案的話,相信訴諸於民眾的情感,一定會比告訴民眾一個公園面積的數字來得有效;而這應是廣慈公共住宅轉變的契機。

(作者為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